第237章 大小區分(第2/2頁)

王獻之行禮。

王彪之與王家族人也行禮。

顧和等人就在一旁圍觀。

來使念完聖旨的內容,將聖旨與太保府的金印交給了王獻之,並且向王獻之行禮。這才轉身離開。

武陵王笑著走過去,出聲言道:“王丞相!”

顧和也湊過去,笑眯眯地說道:“新朝之後,王家出了兩位丞相。不如以大小區分?日後就叫小王丞相好了!”

王獻之笑著對他們言道:“多謝諸位。若非諸位支持,獻之也無法位及三公。諸位請!”

王彪之立馬將賓客請進來,讓王家族人與王家仆人用心招待來客。

王獻之成為丞相的消息,像疾風一般,迅速傳到各地。

消息傳到會稽,傳進學堂裏的時候,王羲之正在與全體教職工開會。

“郎主!郎主!大喜!七郎當上丞相矣!”

仆人忘了場合,高高興興地闖進屋子裏。

眾人聞言,微微一怔。

就連王羲之也怔住了。

謝安輕笑一聲,開口對王羲之言道:“恭喜先生。”

王濛高興地說道:“日後若是見到官奴,要稱呼官奴為王丞相矣!”

王玄之呆呆地問身旁的王徽之:“官奴當丞相了?”

王徽之伸手掐了一下王玄之的手,挑了挑眉。

王玄之吸了一口涼氣。

疼!

這是真的!

“官奴竟然當上丞相矣!”王玄之激動地對王羲之說道。

王羲之回過神來,扯了扯嘴角,笑容很淡,眉目之間甚至露出擔憂的神色。

這幾年,王獻之在廟堂上過得不容易。如今,當上了丞相,只怕將來在廟堂之上過得更是艱難。

當初王導成為丞相之後,其他士族聯手,多次尋找機會彈劾王導,想把王導從高位上拉下去。王敦作亂的時候,王導與身在建康的瑯琊王氏族人,險些被朝廷治罪。好在,最後都化險為夷了。

越想,王羲之的眉頭簇得越緊。心裏為王獻之擔憂起來。

這會議的內容,直接變成了談論王獻之升官的事情。

王羲之心情復雜,他走出了屋子。

王徽之起身跟出去。

王玄之拉了拉王肅之與王操之,讓他們跟上。

王羲之走到外面,眉眼憂愁地望著院裏的景物。

王徽之漫不經心地言道:“官奴天生適合官場,更何況,有瑯琊王氏幫助,他不會有事。”

王羲之轉頭看了眼王徽之,他低聲言道:“若是其他士族聯手對付瑯琊王氏,只怕瑯琊王氏承受不了諸位世家的政治攻擊。”

王羲之出生在天下大亂時期,他親眼見證瑯琊王氏的興起,知道王導與瑯琊王氏有多不容易。當初王導被庾亮、陶侃緊緊相逼,若不是與郗鑒聯手,通過王郗兩家聯誼,達到政治結盟,恐怕當時王導就被庾亮與陶侃逼出廟堂了。

想起成長時期,經歷過的事情,王羲之的面色越發凝重。

王徽之不以為然:“阿耶不必擔憂。官奴比你更清楚這些事情。”

王羲之懶得理會王徽之,他加快離開的腳步。回到辦公室,直接寫了一封信,讓人送去給王獻之。

王獻之收到王羲之的信,是半個月後的事。

見王獻之笑得這麽高興,王彪之問道:“是家書?”

王獻之望向王彪之:“叔父來了。阿耶給我捎來家書。”

王彪之點頭,他問道:“你阿耶都說了什麽?”

王獻之告訴王彪之:“阿耶恭喜我成為丞相。並且告訴我,二郎與三郎定親了。二郎的婚期舉辦在季秋之初,讓我務必歸家,參加二郎的婚禮。”

王彪之詫異:“二郎與哪家女郎定親?”

“是司馬氏女。具體身份,獻之也不清楚。”王獻之不想將對方的身份告訴王彪之。

王彪之一聽,王凝之竟然娶了司馬氏女,他皺著眉頭說道:“為何要娶司馬氏女?司馬氏女,配不上瑯琊王氏嫡子。更何況,你如今身為丞相,如此身份。你的兄長,應該娶能幫助你的世家女。”

王獻之不想跟王彪之討論這個話題,他轉而言道:“只怕到時候我沒空參加二郎的婚禮。”

王彪之愣了一下,反應過來,他問道:“涼國那邊有進展了?”

王獻之頷首:“謝艾已經與當地世家商談好了,打算扶持張玄靖為新涼王。”

“張玄靖……”王彪之低聲呢喃,他詫異地說道:“未曾聽聞此人大名。”

王獻之告訴王彪之:“因為張玄靖五年前出生,五年前,涼王與晉國關系日漸冷淡,那時候起,涼王便不再向晉室上表涼國的情況。”

王彪之點頭,他低聲說道:“扶持一個稚子為新涼王,只要輔佐大臣心向晉國,這便足矣!”

新涼王人選已經選出來了,很快,涼國就會易主。到時候,只要新涼王上表朝廷,向晉國求助。晉國就有理由收拾秦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