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相看(第2/4頁)

司馬丕好奇地問道:“趙燕兩國一直在打,王七郎如何擄走燕王親眷?”

司馬聃告訴司馬丕:“王七郎聰慧過人,乘船走海路攻打燕國,擄走燕王親眷。”

司馬丕敬佩地望著王獻之。

王獻之告訴司馬丕:“還有一事,請殿下幫忙。”

“但說無妨。”

王獻之低聲言道:“請殿下借我千人。”

司馬丕答應:“人借你。不知王七郎意欲何為?”

王獻之看向司馬聃,告訴司馬丕:“我要親自到邊境,與桓大將軍談事。”

桓溫現在一心想著攻打苻健,無論旁人怎麽勸,都不聽從。王獻之打算親自前往邊境,與桓溫談話。

聞言,司馬聃緊張地問道:“王七郎,你不隨朕回京?”

王獻之搖頭:“我有事情要辦,陛下先回京。”

司馬丕告訴司馬聃:“小王護送陛下回京。”

王獻之點頭:“我正有此意,希望殿下親自護送陛下回京。”

司馬聃問道:“桓大郎與桓二郎也隨朕回京?”

王獻之回答道:“桓大郎隨我前往邊境,桓二郎隨陛下歸京。”

司馬聃點頭,伸手握住王獻之的小手,輕聲說道:“王七郎,你要早些歸來。朕在建康等你。”

“好。”王獻之溫柔一笑。

桓伊睡眠淺,聽到屋外的說話聲便醒了。

桓伊隨意披了一件青衫,來到外面。

面上帶著淺笑,桓伊溫聲言道:“天未白,王七郎便來尋伊,定有要事。王七郎請。”

王獻之搖頭,眉眼平靜地看著桓伊,出聲言道:“我要前往義陽,不知足下可願隨行。”

桓伊笑意漸深,忽然彎腰作揖,笑著言道:“願追隨王七郎!”

王獻之讓桓伊收拾一下東西,即刻上路。

與王獻之聊完,桓伊回到內室,搖醒桓不才。

“阿兄?”桓不才睜開了眼睛。

桓伊告訴桓不才:“我要隨王七郎前往義陽,你留下,隨陛下回京。若是阿耶問起我,便告訴他我想留在瑯琊國待一段時日。”

桓不才不解地問道:“為何不把真相告訴阿耶?”

桓伊搖頭:“暫且如此。待我歸家,再詳細向阿耶道來。”

桓不才點頭:“我知曉了。”

天未亮,王獻之便帶著桓伊啟程離開。

五日後,王獻之與王徽之在路上相遇。

王徽之帶著十車珠寶上路,如今變成了九車珠寶,王獻之詫異:“五郎,十車珠寶,為何少了一車珠寶?”

王徽之正在編花,神情專注。

見王徽之不答,王獻之轉頭看向阿良。

阿良出聲回答道:“五郎賞給貧苦之人了。這編花的手藝,是向路人學來的。五郎贈其三塊美玉。”

就王徽之這大手大腳的花法,一車珠寶很快沒了。

王獻之點頭,沒有對此事發表個人評論。

越往北走,道路上遇到的流民越多。

王獻之告訴王徽之:“我命人傳話,讓諸位到瑯琊國,瑯琊王會安置流民。”

王徽之擡頭看了眼王獻之,將編好的花伸到王獻之的面前問道:“如何?”

王獻之打量一下,點頭贊許:“甚好!”

王徽之摸著下巴,低聲說道:“在這上面,染上顏色,或許更美。”

王獻之點頭:“嗯。五郎打算做多少花?”

王徽之搖頭:“不知。日日做,直到抵達義陽,見到她。”

車隊停下歇息,桓伊過來尋王獻之。

王獻之看了眼王徽之,隨桓伊離開。

從頭到尾,王徽之都沒有問王獻之去義陽做什麽。下車後,王徽之繼續編花。

兩人來到林子裏,桓伊低聲言道:“前方有人阻攔,唯有出錢,方能過去。”

“攔路財?”王獻之詫異。

桓伊點頭:“可以這麽說。”

王獻之問道:“對方有多少人?”

桓伊告訴王獻之:“尚未了解。”

“打探清楚,回來稟告我。”王獻之伸出手,折斷身旁的野草。

桓伊頷首,多看了一眼王獻之的動作。在心裏猜測王獻之的想法。

王獻之回到王徽之的身旁,靜看王徽之編花。伸手拿起一根麻繩,王獻之編起來。

余光瞥了眼王獻之,王徽之繼續編花。

“錯矣。”

王徽之忽然開口說了一句話。

王獻之轉頭看向王徽之,又低頭看了眼手裏的編花,出聲問道:“何處不妥?”

王徽之伸手將王獻之手裏的編花搶過來,拆了重新編。

王獻之目光認真地看著王徽之。倏然問道:“五郎,你何時發現自己喜悅周女郎?”

這一路,王徽之一直在編花,用麻繩編了上百朵花。可見王徽之對周玥思念至深。

王徽之專注地編花,沒有回答王獻之。

王獻之也不催促,他問阿陌要皮囊,喝了幾口水。

編完一朵花,王徽之才擡眼看向王獻之,語氣隨意地說道:“思念她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