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旋風打擊(第2/3頁)

從炸彈爆炸的場面來看,這些聯邦軍戰機掛載的是輕型航空炸彈,其威力較迫擊炮彈略大,即便不慎落在了河壩上,也不至於對河壩的構造產生致命打擊。

在這河壩周圍,諾曼人構築了一些半封閉和封閉式的掩體,雖然使用了混凝土,但還遠達不到堡壘級的防禦強度,僅僅強於野戰工事標準,輕型航空炸彈足以將其摧毀。

來回兩波的投彈之後,一些聯邦空軍的戰機還調整姿態進行了第三輪攻擊——或將所余炸彈悉數拋下,或以機槍進行掃射。如此來來回回的穿梭攻擊,將河壩周圍的諾曼人殺了個人仰馬翻。

作為聯邦空軍的一員,史蒂芬·周對這場空襲的效果感到滿意,他轉過頭,看到身旁的遊擊隊指揮官默默地注視著前方,臉上看不出有興奮或是其他表情。轟炸結束,河壩周圍到處是彌散的硝煙,他迅速喚來攜帶無線電設備的遊擊隊員,讓他給指揮部拍發電報。

史蒂芬·周聽了一耳朵,這份電報是請求空軍再進行一次空襲,並且確認說,前一輪空襲達到了突然性的效果,河壩周圍的諾曼守軍傷亡率接近四成,軍心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動搖,只要再來一輪轟炸,基本上可以讓他們潰不成軍,而且,經過前面的轟炸,他們的防空能力已經削弱了差不多一半。

等到無線電員拍發電報去,史蒂芬·周湊上前:“您對戰況進行了量化式的估測,這種量化通常準確嗎?我並沒有別的意思,而是想知道如何將這種估測轉化為準確的數據。”

“空軍的偵察機飛行員又是如何確認地面戰鬥的情況呢?”魏斯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

史蒂芬·周沉吟道:“呃,我曾擔任過差不多半年的偵察機飛行員。不得不說,偵察是很需要技巧的。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進行量化的描述,而是進行概括性的表述,這是一直讓我們感到很困擾的事情。如果能夠像您剛剛這樣進行量化的表述,相信可以為指揮官的決策提供更加準確和有力的參考。”

魏斯點了點頭:“事實上,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我們的判斷跟實際情況非常接近。至於你說的技巧,我覺得更多時候依靠的是經驗和邏輯。是的,邏輯很重要。就說剛剛的轟炸,很多諾曼士兵在轟炸進行時還在掩體外面,而且轟炸摧毀了敵人的不少掩體。綜合這兩種情況,以我們對這一處敵軍陣地的了解,一輪轟炸能夠殺傷了敵人30%-40%的力量。這股諾曼軍隊,長期沒有受到猛烈攻擊,遊擊隊對他們的騷擾也很少,所以安穩慣了,突然遭到這樣的攻擊,士氣一定會受到很大的打擊。再者,情報表明,原先住在這裏的經驗豐富的老兵被調往前線,頂替了不少新兵上來。”

史蒂芬·周不得不承認,這些觀察和分析是有理有據的。至於準確度,他沒有太大的把握,但如果次數多了,結合以往的經驗進行完善,想來是有一些靠譜的“戰場參數”,就像是工業生產和經濟運行中的一些奇妙的數學規律。在戰爭爆發前的和平時光,在大學的教室裏,他曾聽睿智的教授們說起過。如果戰爭早一天結束,他希望能夠再回到教室,再從那些知識淵博、才華出眾的教授們身上汲取更多的知識。

過了大約40分鐘,河壩周邊的敵軍陣地上又一次響起了防空警報聲。這次,防空警報比聯邦軍戰機來襲提前了兩三分鐘,這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準備。不過,正如魏斯所判斷的那樣,他們的組織度已經在前一輪轟炸中受到了很大的削弱,所以這次組織起來的抵抗比之前倉促應戰時好不了多少。

這一回,聯邦空軍派出了16架攻擊機,較第一波多了4架,而滿編的攻擊機中隊通常是18-21架。它們依舊采取了低空飛行的策略,以緊湊的飛行編隊掠過山林,當它們行將飛抵河壩上空時,各種炮彈子彈從諾曼人的地面陣地升騰而去,但薄弱的火力難以形成完成的火力網,只見聯邦軍的戰鷹們輕巧地調整隊形,分左右兩路繞開了諾曼人的正面阻截。一路,往河壩上遊繞行,而後沿著河流方向展開攻擊,另一路往河壩下遊飛去,在空中繞了半個大圈,自西向東對河壩周圍的諾曼軍隊陣地實施轟炸。

兩路夾攻的聯邦軍戰機,一前一後,踩著點飛臨河壩上空。在繞路過程中,飛行員們已經對攻擊目標有了直觀的了解,無需進一步的偵察和決斷,徑直展開了一波流式的攻擊。因為不需要考慮航程問題,每一架攻擊機都攜帶了6枚輕型航空炸彈,近百枚航空炸彈密集而又有序地落到了諾曼人的陣地,構成了戰術層面的“地毯轟炸”。

烈焰橫掃之處,諾曼人的槍炮瞬間啞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