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披掛上陣(第2/2頁)

另一方面,軍方深刻的認識到,如果洛林有所閃失,聯邦的整個戰局會變得愈發的被動。反之,如果洛林能夠堅守,那麽諾曼人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會被牽制在西線,而不至於將太多的精力放到北線和東線去。從距離上看,西線的穩固,對於首都自由城以及東部工業區的保護意義非比尋常,而且洛林的地形、洛林的資源以及這裏的民風都很適合用來牽制敵人。

在這種背景下,軍方將一位白發蒼蒼的名將派到了洛林,此人便是退役後二度出山的亞特烏斯將軍。上一場戰爭中,這位已經退役四年的老將第一次臨危受命,以各路殘兵組織了舉世聞名的奧城戰役,通過一場空前慘烈的阻擊戰,遏制住了諾曼軍隊銳不可當的勢頭,成為戰爭前期的重要轉折。戰爭後期,亞特烏斯將軍再度告老,鑒於他的豐富經驗和崇高聲望,高層仍留用其擔任最高軍事委員會參事直至戰爭結束。

對於亞特烏斯將軍,魏斯算不上熟悉,可也絕不陌生。奧城戰役是他所經歷的第一場城市戰役,那些苦不堪言的回憶,卻是他軍事思維上真正產生蛻變的動力所在。那時他是聯邦軍的低級軍官,而亞特烏斯是戰役指揮官,兩人機緣巧合地打過照面,但誰也不會料到,11年之後,雙方會在戰爭中再度相遇,成為年齡相差懸殊的軍政搭档。

上一場戰爭中“老將出山”,亞特烏斯六十有九,尚且精神抖擻,還有些意氣風發,現如今,他已是八旬高齡,氣色還不錯,但畢竟是歲月不饒人,言行舉止已是肉眼可見的老態。在他抵達洛林後召集的第一次軍事會議,魏斯以預備部隊指揮官的身份列席。連同年富力強強的師長在內,所有人都對這位老將畢恭畢敬,然而會議的大多數時間,他都在努力的搞清楚當前的戰況,並且發出一連串的質疑:諾曼軍隊遠道而來,沒有地面補給,明明如同一支軍,為何這般銳不可當?洛林是聯邦空軍在西線的戰略基地,部署了兩千多架戰機和數十艘飛行艦艇,為何不能以火力洗地的方式把這股敵軍從地圖上抹去?諾曼軍隊四散出擊,聯邦軍理應軍民合作,掌握敵人動向,集中兵力予以殲滅,為何反過來陷入被動?

有些問題,原本負責地面防務的弗裏斯將軍和負責空軍部隊的布萊爾將軍耐心地予以解答,他們剖析問題的角度、認識問題的深度也還客觀和深入,而有些問題,在座的一眾軍官們自己都還百思不得其解,只好面面相覷,沉默不語。

“我記得在上一場戰爭中,情報工作就是敵人的強項、我方的弱項。認識到這一短板,軍隊每年都要投入巨額資金發展和鞏固情報體系,據說成效斐然。戰事再啟,我們在各條戰線上依然處處被動,著實讓我感到遺憾。”亞特烏斯將軍委婉地表達了對聯邦情報體系的失望,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哪怕以舉國之力進行發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所願的,更何況昔日的積弊頗多,各個領域都需要人力物力以及時間去改造和增強。

將軍舉起右手,捏緊拳頭:“既然我們的職責是守衛洛林,是保證空軍部隊能夠從洛林出發攻擊敵人的腹地,怨天尤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得依靠自己的力量,激發自己的潛力。以往對諾曼人的戰爭,我們總能夠扭轉敗局,贏得勝利,憑的不就是這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