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0章 新武器的戰術展示(第2/3頁)

即便是在戰爭末期,大部分聯邦軍士兵所使用的依然是“格魯曼燒火棍”,一款笨重的栓動步槍。在訓練中,聯邦軍士兵使用格魯曼步槍的射擊記錄是每分鐘打出十二發子彈,而行進間射擊訓練,基本上打一到兩個彈夾,也就三發到六發子彈。魏斯他們手中這款“小口徑”的突擊步槍,采用了32發彈匣,可單發、可連射,火力輸出效率成倍提升。

魏斯率先以單發姿態打出十發子彈,三百尺外,發發上靶。諾德斯·巴森較魏斯早畢業5年,是巴斯頓軍校優秀畢業生中的楷模,曾在多場戰役中立下過赫赫戰功,被譽為王牌偵察兵。他緊隨魏斯之後完成了第一輪行進射擊,同樣打了十發子彈,也同樣取得了發發上把的成績,或許他在這種射擊中的精準度比魏斯還要略勝一籌。

其余三位大叔大伯,動作雖然要緩慢一些,矯健程度也比不上年輕人,但得益於這種武器的實用性和便捷性,在經過短時的培訓後,第一次上手也還比較適應。魯道夫大叔表現得還不錯,雖然突突突的突了半匣子彈出去,命中率也沒有高到哪裏去,但至少像模像樣。至於德盧卡將軍,自然是老當益壯,只是在速度和觀賞性上遜色於魏斯和巴森,其他方面都很合乎這個戰術口令的要求。唯獨亨利大叔錯誤的調整了射擊模式,一匣子彈直接在他指尖傾瀉出去,貌似只有幾發上靶,大多數都飛了。

“五號射手更換彈匣,其余人原地戰鬥警戒。”

魏斯喊出新的戰鬥口令之後,奧克塔薇爾的老父親,當年帥氣逼人的格魯曼集團董事,亨利·格魯曼先生,手忙腳亂的更換彈匣。他沒有一天當過真正的軍人,但是他有一個極其優秀的女兒,而他本人也酷愛射擊和狩獵,對於槍械絕不陌生。

五人使用的特制單兵裝具,是魏斯親自設計——準確地說是抄襲來的,每個可以攜帶四個彈匣,加上隨槍攜帶一個,總共五個彈匣,160發子彈,足以應付一場普通強度的戰鬥。待亨利大叔換好彈匣,魏斯立即發出下一個口令:“進攻前方山丘!”

目標是一座小山丘,上面挖掘了可以容納十幾個人的塹壕。按照常規戰術指令,這個小組應當是交替掩護前進,而實際上,魏斯和巴森各為一組,魯道夫大叔、德盧卡將軍以及亨利·格魯曼時而跟在魏斯後面,時而跟在巴森後面。按照嚴格的戰術標準,他們的表現實在差強人意,但這恰恰襯托出自由式突擊步槍在火力持續度方面的優勢——只需要有一個人提供火力掩護,短時間的火力強度相當於以往七八支步槍的威力,或是跟一挺普通輕機槍相當,且擁有傲視普通機槍的靈活性。

占領小山丘之後,魏斯發出第三個戰術指令:就地防禦,守住陣地。

話音落下,小山丘前方若幹塹壕和散兵坑裏舉起了幾十個人形標靶。接下來,五個人開啟了熱熱鬧鬧的自由射擊模式,點射、掃射,一個彈匣接著一個彈匣。盡管克倫伯·海森工廠用來制作自由式突擊步槍的材料還沒辦法跟真正的AK47相比,耐久度要遜色一些,但一口氣打光五個彈匣還是能夠順利勝任的。

在所有人打光彈匣之後,魏斯喊道:“堅守陣地,等待後援。”

不多會兒,兩名士兵提著一箱子彈來到了這座小山丘。五人自己動手,將打空的彈匣重新填滿。

坐在塹壕裏面裝子彈的時候,德魯卡將軍問魏斯:“如果敵人還是使用原來的武器,而我們使用新的突擊步槍,五個人能擋住多少個敵人進攻?”

魏斯想了想:“將軍,這得看具體情況……如果是正面對戰,敵人一發炮彈就可以把他們五個人全部送上天,如果是夜間行動,敵人沒辦法準確的鎖定目標,或者是下雨的天氣,炮彈威力縮水,我們五個人對付敵人五十個應該不成問題。在非正面戰場上,比如說小股部隊之間的遭遇戰,如果沒有空中力量或是大炮的介入,那麽擁有新式武器的一方無疑更容易贏得勝利。”

放眼戰場,武器只是一種因素。對於槍械這樣的基礎性武器來說,對戰局的影響是間接而緩慢的,但又有可能是決定性的——如果聯邦軍全面裝備這種新式武器,而敵人還停留在原來水平,或者是進步比他們慢,那麽一旦交戰,幾個月乃至一兩年下來,敵人的傷亡也許要比聯邦軍高出百分之二三十。如果傷亡數量是個龐大的基數,那麽這百分之二三十便對應數以十萬計的戰鬥力,這個道理引申到全局高度,其他的武器同樣是具有重大影響。就比如說飛機,要是沒有飛行部隊力挽狂瀾的表現,也許聯邦就輸掉了戰爭。

那麽下一場戰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