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產銷管一條龍(第2/2頁)

與勞倫斯家族的合作已經深度開展,傳統模式的汽車組裝和發動機生產依然放在勞倫斯先生的故鄉科莫森,新的農林機械制造廠和技術研發部門在自由落地運河北岸工業區落地。經過幾個月的試運行和調整後,工廠新建的第一條農林機械生產線已經進入了正常運轉狀態,當前可生產裝配三種規格的農用拖拉機,每月總產量最多可達180台,附屬生產線用來制造配套的各式耕具和拖車,包括可用來短途運輸木材的平板拖車。

尚處於籌建階段的第二條農林機械生產線,將用於制造裝配履帶式農林車輛,計劃主推履帶式推土機和履帶式牽引車兩款產品。在多山多林的洛林地區,履帶式農林車輛比起傳統輪式拖拉機、牽引車更具實用性,在開墾、伐木、勘探等方面都有用武之地。當然了,金屬質感很容易讓人聯想起軍事用途,其實到了戰爭後期,交戰雙方不約而同地開始使用突破能力更強的履帶式戰車,只不過戰術理念的差別,使得諾曼軍隊和聯邦軍隊選擇了不同的側重點:諾曼人繼續強調地面作戰的快速機動,制造和裝備的主要是快速輕裝甲履帶戰車,其構造如同給裝甲戰車換上了履帶動力,聯邦軍隊的地面戰術強調穩紮穩打,他們選用了重裝突破型履帶戰車,其構造相當於裝備了火炮的重型履帶推土機。且不論這些履帶戰車在不同戰場、不同戰況的實用性如何,聯邦軍在戰爭時期向多個工廠發出了技術指標和生產指令,所以在戰爭結束後,克倫伯·海森工廠能夠順利引進對應的設備和技術。此外,魏斯在網羅這方面的人才時,刻意關注了那些曾經為軍方或是軍工企業服務的工程師。這類人才通常不會流入市場,但也有例外,有的人外出多年,特別是經歷了戰爭之後,希望落葉歸根,回到老家發展,有的人覺得不受重視,希望獲得更好的薪資待遇和發展機會,因而考慮改換門庭。

生產逐漸步入正軌,銷售好壞是盈利的關鍵。洛林是傳統的礦業、林業區,農牧業較為分散,以索姆索納斯為例,北部的開闊地帶適合耕種或畜牧。但凡新事物,人們總會有個心理適應期,出於對這種規律的認識,魏斯沒有采取傳統的銷售推廣方式,而是發動洛林工業者聯盟的成員,讓他們以多種形式參與到農業機械的推廣中來。比如:他們可以從農林機械制造廠租用或是代理農用拖拉機,選定某個村鎮或某片農田密集區,等到春耕之時,將這些農用拖拉機提供給農場主和農戶們使用,收取一定的費用。如果是租用,那麽租金之外的收益便是純賺;如果是代理,農林機械制造廠根據使用情況給予一定的代理提成。這兩種方式相較於直接購買更為靈活,哪怕一窮二白,沒有資金,也可以參與進來。

在洛林,適合耕種的土地往往分散在那些河谷、窪地以及湖泊地帶,往往一到兩台農用機械剛好覆蓋一個區域。相較於傳統的畜力和人力,農用機械的效率無疑更高,節省出來的時間,農戶可以用來開墾更多的土地,也可以騰出精力來從事其他有效益的生產活動,譬如養殖、采摘、伐木等等。因此,以賒銷、租用、代理為突破口的農機戰略上線後,便迅速展現出了靈活策略的強大生命力。商業方案一經公布,只短短兩個多星期的時間,已經生產出來的農業機械便被租借和代理一空。

由於洛林的農耕用地總體上還是偏少,魏斯早早將目光投向了隔壁的納沙泰爾聯邦州,那裏有大片的適合耕種的土地。在那裏,農用機械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生產和使用,但正通過租借、代理方式推廣的新型模式還很少見。在納沙泰爾的南部,有的農場主一口氣就租用了十台農用拖拉機,缺乏資金的代理者也絡繹不絕。

光有機器還不夠,在這個冬天提前招募了數十名青年進行了農機操作維護培訓,並安排他們在生產線上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利於他們了解這些農用機械的構造,從而掌握最基本的維修維護技能。在各種農業機械租用或代理出去之後,他們迅速前往各個推廣點,傳授使用方法和維護技能,形成了一條龍式的優質產-銷-管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