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勞倫斯的困局(第3/3頁)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魏斯的分析既客觀也理性,但在這個特殊的關口,若不是雙方有過上一次接觸,而且他們一來就表明了意圖,勞倫斯先生沒準會把他們當成格魯曼集團的說客給轟出去。為了打消勞倫斯的疑慮,魏斯表示,克倫伯海森工廠可以先行投資,明確新勞倫斯工廠在洛林的重建方式和重建規模,等資金到位之後,勞倫斯再跟格魯曼集團正式簽訂出售協議。這樣一來,勞倫斯不僅保留了他對車輛機械制造的鐘情,亦獲得了輕裝上陣、重鑄輝煌的好機會。

經過了一個中午的考慮,勞倫斯先生原則上認同了魏斯的提議,同意跟克倫伯·海森工廠以及洛林工業者聯盟合作。雙方先行草簽一個合作意向協議,魏斯籌備和調度資金,勞倫斯負責動員原廠技術人員——他表示,奧城的發展機會雖然更好,也願意開出優厚的待遇,但至少有一半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寧可留在家鄉也不願意外出“淘金”。

達成合作意向之後,魏斯和勞倫斯進一步商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雙方出資建立克倫伯·海森與勞倫斯機械公司,在科莫森原廠基礎上建立汽車工廠,以發動機制造和汽車組裝為主,在自由洛林運河北岸建立機械研發機構和農用機械工廠,以技術研發和農用機械生產為主,兩處工廠和研發機構在人員技術方面實行共享互通。勞倫斯對這個計劃非常贊同,但也提醒魏斯,之前所有的技術研究都是在佩斯博士的領導下進行的,他只有經營管理經驗、沒有專業技術能力,魏斯寬慰說,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這個道理放眼各行各業暢通無阻,洛林工業者聯盟將派出一個綜合團隊前往首都招募優秀人才,如果勞倫斯願意的話,可以將專業技術人才招聘事宜全權委托給他來處理。

勞倫斯沒有反對,而是意味深長地說,客觀而論,克倫伯·海森家族將大家聯合在一起,確實可以避免內耗、形成合力,但長遠來看,能不能處理好合作經營過程中的利益分配問題,是對牽頭者的最大考驗,但願克倫伯·海森家族給大家帶來的是良性發展,而不是短期的繁榮。

這確實是洛林工業者聯盟存續和發展的首要難題,勞倫斯能看到並當面指出這一點,讓魏斯不由得對他高看一眼。他笑著說,戰爭時期,他們這些人曾將彼此的性命交托給對方,現如今,他們珍惜和平、珍惜友誼,在此基礎上抱團取暖,共謀發展。如何合理分配利益、避免內耗內鬥,是一開始設計合作框架時就著重考慮的原則,在此基礎上大家共同議定了33條規則,只要認真遵守並加以完善,相信洛林自由者聯盟會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商業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