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章 “猛男”穆斯德根(第2/2頁)

盡管兩人此前合作機會寥寥,但同出巴斯頓軍校的軍事教育體系,在思維和表達方式上應該有頗多共通之處。望著穆斯德根離去的背影,魏斯長長地籲了一口氣:穆斯德根學長,戰況艱難,強敵當前,可千萬不要意氣用事啊!

三十多輛聯邦軍戰車魚貫而去,很快便消失在了夜幕之中。

誘餌已經拋出,陷阱必須加緊布設。在霍澤森少校的指揮調度下,偵察營所屬各連整裝出發——此番設伏痛擊敵軍裝甲部隊,魏斯設想的核心戰力是警衛團所屬炮兵營,考慮到炮兵部隊移動不便,他將伏擊地域選定在炮兵營的射程內。伏擊陣地呈闊口半圓形,炮兵營居中,偵察營占據側翼,待己方裝甲連將敵人引來,便以照明彈鎖定敵蹤,陣地槍炮齊發,完成誘敵任務的己方裝甲連快速繞過陣地,跟戰車營余部會合,爭取搶在敵軍撤退前從側後發起合擊。

一個臨時制定的作戰計略,就必須這樣簡單、易行,快速、有效。

回到營部,魏斯確認各項部署均已展開,遂與後衛部隊一道出發,奔赴設伏作戰地域。行軍途中,他數度登高望遠。戰1連在穆斯德根的帶領下直奔目標而去,但是在此期間,敵軍裝甲部隊連續移動,似乎攻擊了聯邦軍隊的一處駐地,而後跟一群散兵會合,其位置距離兵團司令部變遠了,可這並不意味著威脅的消除。要知道兵團司令部的下一個落腳點位於戰線後方,需要一口氣跋涉二三十公裏,甚至更遠。縱使警衛團轄有一整個戰車營,能夠擋住敵軍裝甲部隊的沖擊,一旦發生戰鬥,誰也無法確保兵團司令部人員的安全。

抵達設伏地域後,魏斯帶了一名通信兵,馬不停蹄地察看偵察營和炮兵營各處陣地。由於炮兵營此前已經接到了準備轉移的命令,小範圍的移防和調整速度較預期的要快,野戰炮連和速射炮連基本就位,唯一的問題是彈藥——各連基本上只配備了一到兩個基數的彈藥,若要進行戰場補給,不但耗時較長,而且會影響到整個警衛團的掩護轉移任務。

在魏斯的作戰計略中,請君入甕是為了消除當前最大的威脅,這僅僅是前半段,後半段是在兵團司令部的移防路線上布設一系列的臨時火力支撐點,為凱森將軍及其司令部的移防構設“救生圈”。這些火力支撐點,一部分可以聯絡調度原駐防部隊,由他們指派步兵炮兵進行策應,另一部分需要警衛團炮兵營前去填補,維持這部分火力支撐點所需彈藥,必須由警衛團的輜重車輛提前運去。

把自己的觀察和判斷報告給團部之後,魏斯回到了偵察營新設的營部掩體,跟霍澤森少校一起等待這場伏擊戰的開始,然而沒過多久,從團部傳來一個驚人的消息:戰1連突襲諾曼裝甲部隊並成功將其擊潰,此戰擊毀敵軍戰車二十多輛,斃傷敵兵數百人,俘獲近百。

突襲成功?擊潰敵人?喵了個咪的,這是什麽情況?穆斯德根學長這也忒猛了吧!魏斯瞠目結舌,他飛快地爬到掩體上方,眯眼觀察戰局,結果正如報告所描述的,戰車營戰1連得勝而還,視線可及之初已無敵軍部隊。這……究竟是穆斯德根太過驍勇,還是諾曼人不堪一擊,亦或是敵軍有意為之?這場伏擊戰的必要性,就此不復存在了麽?接下來是繼續觀察敵情,確認無恙再進行移防,還是果斷調整策略,讓兵團司令部迅速轉移?

面對這一連串的問題,若是從前,他可能快刀斬亂麻地做出決斷,但決斷並不意味著決勝,有可能存在瑕疵、漏洞乃至致命缺陷。經歷了戰火的洗禮,他愈發深切地體會到,作為部隊指揮官或戰術謀劃者,得出任何結論、做出任何決定前,都應該經過理性的思考、權衡乃至逆向的推論,從而將主觀失誤的發生概率降到盡可能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