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不按套路出牌(第2/2頁)

從沙盤上的兵棋來看,代表諾曼帝國的紅方顯得稀落一些。事實上,在那場席卷大半個星球的戰爭爆發時,諾曼帝國全部控制區域的總人口僅為阿爾斯特自由聯邦的55%,可動員軍隊的極限值不到阿爾斯特-威塞克斯聯軍的40%,愣是這樣,他們差點就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在軍史學界,一種普遍的看法是戰爭初期的諾曼軍隊,兩個師能打聯邦軍三個甚至四個師,在野戰條件下對陣以精銳著稱的威塞克斯軍隊,以少打多也是輕輕松松。

從紅方入手,魏斯覺得取勝的核心是集中兵力、發揮優勢,而不是單純拘泥於速戰速決的思想。因此,他將三分之二的地面部隊分梯次部署在戰線右翼,中路和左翼部署疑兵,並在中路第二線的戰術支撐點部署了一個精銳的陸戰兵團,從而制造了一扇“旋轉的大門”。如若對方采取堅守策略,自己就從右翼逐步撬開烏龜殼。如果對手打的是防守反擊,則誘使對方從中路和左翼突入,利用戰術支撐點牽制對手,主力部隊以地面強推、空降策應的立體戰術實現側後迂回包抄。

就這麽簡單!

先輸一局,而且輸的體無完膚,穆斯德根多多少少還是背上了一些心理負擔。開局之後,他采取的是非常穩妥的堅守戰術,飛行艦隊似乎只作策應掩護,並不輕易靠近前線,如此經過戰役前四天八個回合的交戰,紅方以損失3萬多人的沉重代價,叩開了藍方防線左翼的一線陣地,兩個精銳的、齊裝滿員的步兵師從防線破口湧入,飛行艦隊主力也在同一時間突入對方防區,對防線破口側翼和後方的藍方炮兵實施壓制。

戰役第5天第一回合,關鍵性的決戰在紅方右翼、藍方左翼區域上演。養精蓄銳的藍方飛行艦隊全員開抵前線,在高空擺出攻擊性十足的雙行斜線戰鬥隊列。這時候,紅藍雙方的主力艦為4比5,巡洋艦為6比9,巡防艦為12比17,藍方飛行部隊整體占優,並擁有這場戰役中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自由”號戰列艦。所以,若是進行硬碰硬的空中對決,紅方幾無勝算。

正當穆斯德根以為自己將對手逼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時,魏斯神情自若地告訴裁判,己方艦隊在防線突破口上方擺開單行半月弧形戰陣,弧心指向敵方艦隊中央,每艘戰艦得到的指令是,只有在損傷程度達到極限時,才允許單獨撤出戰鬥。同時,野戰部隊的4個重型高炮營跟隨第二波部隊進入藍方防區,就地布設防空陣地。

不僅如此,魏斯還向狄奧提出了現場指揮空中戰鬥的要求。也就是說,指揮官本人隨同飛行艦隊參戰。如若旗艦在戰鬥中損毀,這場兵棋推演將因為指揮官的陣亡而直接宣告失敗。

狄奧將魏斯的要求轉告穆斯德根,詢問他是否也加入現場空戰指揮。如是,則與魏斯面對面進行空中戰鬥的現場推演,若否,則由裁判根據一般規則對藍方飛行艦隊進行“自動指揮”。

穆斯德根考慮了一下,選擇了“否”。

由於空中戰鬥幾乎不受地形限制,兵棋推演之中,天氣狀況的影響因素也被降到了基本可以忽略的程度,對於空中戰鬥的現場推演,只需要在空白區域進行即可。

穆斯德根選擇的雙行斜線戰鬥隊形,是指主力艦在上方(通常是戰艦升限的極限區域)排成一列斜線,而速度較快的輕艦艇在其側後下放排成一列斜線。這種陣形,既利於主力艦發揮重炮的火力和射程優勢,又能夠在戰鬥初期保護好輕艦艇。等到雙方艦隊逐步接近,戰鬥進入白熱化階段時,輕艦艇以正面突擊或側翼遊擊的方式投入戰鬥。它們的火炮雖然難以直接擊穿敵方主力艦的裝甲,卻可以通過攻擊敵艦後部的推進裝置使之喪失機動能力。在史實的格德林克戰役中,諾曼帝國飛行艦隊便因此折損了他們的新銳主力艦“諾瓦斯上將”號。

魏斯選擇的單行半月弧形戰陣,則是從一開始就將所有的飛行艦艇投入戰鬥,以火力上的投入彌補數量上的不足。在現場推演指揮的過程中,他讓四艘戰列艦擺出了斜30度角的“風騷走位”,讓兩翼的裝甲艦主動前壓,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艦隊的火力輸出。

按照兵棋推演的戰損換算規則,狄奧埋頭計算許久,得出了一個讓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結論,於是又仔仔細細地演算了一遍,結果依然如此,只得帶著一臉的不解宣布戰鬥結果:紅方折損戰列艦2艘、重傷2艘,輕艦艇損失七成;藍方折損戰列艦2艘、重傷3艘,輕艦艇損失六成。

雙方所有的戰列艦均已損毀或重創,短時間內再無龐然大物主宰戰場上空,至於雙方所剩不多的輕艦艇,已不足以對地面部隊構成碾壓之勢。稍有不慎,還有可能被對手的高炮部隊擊傷擊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