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殲滅與俘獲

樹林邊緣的一叢灌木後面,魏斯端著望遠鏡,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數公裏外的“敵情”。在一條水流潺潺的小河旁,露天堆放著小山般的烏黑燃煤,一艘懸掛著紅色旗幟的二級巡防艦停落在河流與煤堆之間的空地上,一群身穿黑色工作服的工人正用機械傳送皮帶往這艘飛行戰艦的煤倉裏裝填燃煤,另外幾個相同裝束的工人則用內燃發動機帶動的抽水機,通過軟管將河水抽送到飛行戰艦上……

尼古拉輕手輕腳地來到魏斯身旁,低聲道:“情況怎麽樣?”

魏斯將望遠鏡遞給他:“呃,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先聽哪個?”

尼古拉毫不遲疑:“先聽壞消息。”

“這個偏僻的加煤補水站約有100名守軍,30名工人,每4-5個小時就有一艘巡防艦前來補充燃料,每次逗留2-3個小時,中間的間隔時間只有2個小時,也就是說,要想襲擊這個加煤補水站,留給我們行動的時間非常短。”

尼古拉端起望遠鏡:“那好消息呢?”

魏斯咧嘴笑道:“估計是因為這個加煤補水站遠離交戰區,而且他們的航空部隊在戰場上占據了優勢,所以士兵們的戒備比較松懈,而且他們的四個防空陣地隔得較遠,白晝還能相互策應,入夜之後,只要不發出很大的聲響,其他防空陣地上的士兵不會注意到某處陣地出現了異常。”

自天亮前抵達這裏起,魏斯已經對這個專為飛行艦艇設置的加煤補水站進行了小半天的細致的觀察。這周圍共有4個防空陣地,每個陣地2-3門輕型高射炮,每個炮組6名士兵,炮手共有70-80人,加上執勤巡邏的士兵,戰鬥人員總數在100左右,另有30名負責加煤補水的非戰鬥人員。

在這個蒸汽機發展高度成熟、內燃機技術方興未艾的時代,各國飛行艦艇均以燃煤鍋爐和往復蒸汽機為主要動力,而且動力系統一多半的輸出用於轉換為供星源石產生浮力的電力。一艘800T級的二級巡防艦,通常搭載100T左右的燃煤,以正常巡航每小時消耗0.5-0.8T燃煤計算,能夠維持5-6天的持續飛行,若是執行戰鬥任務,那麽2天左右就要補充一次燃煤。由於巡防艦續航力短、出勤率高的特點,在進行大規模作戰行動時,通常會在前線與大後方之間設立若幹加煤補水站,而戰列艦、巡洋艦這些噸位較大、自持力較強的飛行艦艇,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況下才可能光顧這種臨時補給點。

魏斯這個得到增強的小隊,目前共有50名學員。若突襲得手,按1比3演習戰損比計算,能夠以陣亡30-40人的代價奪取這個加煤補水站,進而繳獲130名敵方官兵的參戰銘牌——每個參加演習的官兵都有一塊標明身份的參戰銘牌,“擊斃”對方便可取走銘牌,從而獲得對應的演習分數。普通士兵10分,士官20-30分,軍官40-100分,而普通輔助人員只有2-5分。粗略估算,這130名“敵軍”的演習分數在1500分左右,小隊成員平均每人獲得30分,而在雙方第一階段的正面交戰結束後,不少部隊的人均得分已經超過了50,集體平均過百的也不在少數,這意味著魏斯的小隊即便成功突襲了這個加煤補水站,也不足以拿到三等功勛。

戰爭不是簡單的分數計算,演習場也是一樣。50人正面突襲駐紮130人的加煤補水站,結果未必要按1比3的戰損比換算。如果發揮局部優勢,比如說50人先襲擊駐紮20人的高炮陣地,以突襲+包圍的疊加效果,可以取得1比5的戰損比,如果不殲滅而迫使對方投降,雖然得分減半,但己方無需減員。

照此計算,在極致條件下奪取加煤補水站,可以不折一人而獲得七八百分。

好萊塢戰爭劇《兄弟連》的第一場精彩戰鬥,就是B連摧毀德軍在海灘背後的炮兵陣地,這一劇情深深印刻在魏斯的腦海中。因此,他依葫蘆畫瓢地謀劃了一個夜襲計劃,逐一包圍並突襲“敵人”的4個炮兵陣地。制高射炮,然後集中炮火,摧毀一艘二級巡防艦,再遁入樹林,輕裝撤退。

基於地面部隊跟飛行部隊對抗的極端劣勢,重創或摧毀一艘飛行艦艇,可以拿到戰鬥噸位*10的演習得分,若是俘獲一艘,不但可以拿到戰鬥噸位*20的基本分數,還可以按照擊斃或俘獲的艦員另行計分。往年的演習中,曾有過一個步兵營俘獲一艘一級巡防艦的戰例,他們一口氣拿到了40000+的演習積累,僅此一戰就足夠拿到一等功勛!

聽魏斯說了他設想的作戰方案,尼古拉卻皺起了眉頭:“會不會有詐?”

“你的意思是說,‘敵人’在這裏故意設下埋伏?”魏斯問。

尼古拉點了點頭:“他們俘獲了我們的同伴,很可能從他們口中得知了我們逃脫圍捕的情況,以及我們原先設定的作戰計劃,從而判斷我們大致的方向和方位。為了引誘我們主動出擊,故意擺出警備松懈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