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產業鏈的想法(第2/2頁)

王泉的態度很決絕,你一天從我身上賺四千,卻看上了別人一條信息一百塊錢的利益,不敢再跟你合作下去了。

……

杭城的王喜明今年四十七歲,在豬肉制品行業做了二十年了,已然成為杭城本地最大的批發商。

王喜明這兩天有些煩躁。

攻堅了大半年的一個熟食連鎖店終於被他說動,這個熟食連鎖店的老板是杭城本地人,在杭城擁有二十三家連鎖店鋪,每天銷貨量極大。

以前,這個連鎖店是跟本地的一家大型屠宰場合作,所有貨物全部從屠宰場直接采購。

環保嚴查的時候,那家屠宰場已經被審查好整改好幾次了,生產成本的增加,讓他們不得不產品漲價。

豬瘟疫情出現之後,浙省成了疫區,外省生豬進來不,屠宰量越來越少,王喜明抓住機會,連續多次努力,他們老板才同意讓王喜明提供一批樣品看看。

這家熟食店在杭城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從遊街叫賣,到自己開店,最終發展到現在的規模,人家不僅僅是味道好,更加重視產品品質。

“王總,先不談價錢,我只有一點要求,貨源品質必須要保證,如果拿那種大路貨給我,我肯定不要。”

王喜明清晰記得熟食店老板的話。

必須要優質貨源,利潤還是可以的,關鍵是量大。

如果正式合作,王喜明一天就能從他身上賺到萬把塊,甚至更多。

本該高興的事,他卻高興不起來。

他的主要進貨渠道就在中原,等他把自己的需求條件跟供貨商說明的時候,卻沒人能接。

“王總,不是哥哥不想掙錢,我自己場子的貨肯定能保證品質,關鍵是你要貨量太大了,我需要從別的場子調貨,別的場子的品質我不敢跟你保證呀。”

“你調貨的時候可以要求他們注意品質嘛。”

“王總,你也是老生意人了,咱這一行想做優質品,加工工序肯定會增加,必須消耗大量時間,現在場子裏每天殺幾千頭,普通貨都要工人連軸轉才能做出來,更不要說優質品了,真的幫不了你。”

“你可以多找幾家同時做呀!”

“王總,多找幾家就意味著調貨的路上需要浪費大量的時間。說句你不愛聽的,就算是你我等得起,你的客戶等得起嗎?”

“再說了,現在中原地區的大場子,哪個場子不養一幫專業調貨的,他們這群人比猴兒都精,來調貨的時候都是挑著賣相好的要,你還不能不給,不給就得罪人,以後就不來你這調貨了。”

“現在什麽情況你比我清楚,除了王泉那小子,誰敢得罪這些調貨的人。”

供貨商說話的時候流露出濃濃的憋屈,王喜明卻是聽到了不一樣的信息。

“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