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4頁)

……

渤海郡,郡治南常。

馮平進門,探手給姜欽遞上一則密報,沒有署名,但一看筆跡就是公孫紹傳來的。

一目十行,姜欽道:“他和婁興正趕回來。”

阻截董夫人骨骸徹底落空了。

他面色並不好看,將紙箋置於燭火上,看火焰燃起,淡淡:“看來,裴家在青州實力真不小啊。”

細作網絡比他想象中要龐大,經營得也比預料要深入多了。

姜欽垂下眼瞼。

馮平低聲道:“訊已傳過去了,芮富暫未傳信過來。”

先前姜欽一決定阻截薄鈞後,同時令芮富蟄伏不動,每半月的日常消息也停了。

馮平蹙眉:“公孫先生怕是要被君侯呵責了,”他更擔心的是另一事:“如今又沒了掣肘,只怕大女郎和四公子要將舊事公之於眾了。”

未開戰,大義先落於下風,面對衛桓這麽一個大敵,馮平難免憂心青州戰事失利。

姜欽聞言搖了搖頭:“應不易。”

姜琨不是張岱,青州軍身經百戰,另外還有梁尚。

至於公孫紹,他令馮平:“這幾日,注意打聽外書房消息。”

“是!”

……

過二日,婁興公孫紹急趕而歸,至郡守府外書房,一入見姜琨,立即撩起下擺跪地:“標下等無能,請君侯治罪!”

二人明明剛好趕上,卻還是被盜墓者走脫,此過實無法開脫,姜琨大怒是必然,不過好歹這不是得迅的第一天了,梁尚扯了扯他的衣袖,他按捺下一口氣。

“罷了,先記下,許你二人戴罪立功。”

這事好歹是公孫紹提醒判斷,也算能抵些失誤,另外最重要一點他是謀臣文士,打罰並不適用於他;婁興也是,他是大將,不能輕易刑罰。

既然如此,那事情便該做得漂亮些,厲聲呵斥一番後,最後重拿輕放,允許二人戴罪立功。

梁尚打圓場:“好了,你二人先下去洗漱休整一番。”

風塵仆仆的人低頭出去了,瞥一眼二人背影,姜琨臉色立即沉了下來:“迎頭碰上,率兵一萬又有州府襄助,竟還會讓人走脫!真是豈有此理!”

這可是在青州地盤上,前後腳都讓人跑了,姜琨初得迅那會,恨不能將這二人一擼到底,真是氣死他了!

由不得姜琨不大怒,董夫人屍骨本身是不重要,但它卻是讓姜萱姐弟閉嘴的唯一關鍵。它固然不能讓衛桓大軍裹足不前,但轄制住姐弟二人的嘴巴,讓他們不會說出不該說的東西,卻絕對夠力的。

姜琨不是張岱,他素以仁義揚名,又有義薄雲天之稱,這是他的立身根本。舊事宣揚出去,雖不損他兵力,但無形影響卻會很深遠的。

一個假仁假義、虛偽君子的帽子扣到頭上,他這輩子都摘不掉了。屆時天下恥笑不說,最關鍵的以德聚賢、人未至先教黎民歸心三分的路子他就走不通了。

姜琨如何不惱怒?

惱怒婁興公孫紹的失誤無能,更惱怒那一雙逆父的孽子孽女!

他重重擊案:“真真氣煞我也!”

梁尚勸:“婁興二人必已盡全力,公孫紹也非庸才,事已至此,君侯息怒。”

不息怒也沒辦法,都已經這樣了,姜琨重重呼吸幾下,勉強斂了怒色,和梁尚商量接下來的對策。

“宣和那邊,正在做水陸道場,據探,是七天。”

沒了董氏骨骸的掣肘,七日過後,這姐弟二人隨時可能將舊事廣告天下。

姜琨如今是恨毒了婁夫人,全是她心大動作又刻意試探,勾起那事。畢竟他當時哪怕心裏是有疙瘩,但也並沒打算對姜萱姐弟做什麽。

梁尚略略沉吟:“君侯,唯今的法子,只有先發制人。”

他拱手:“請主公遣使,以十萬金贖二公子。”

十萬金巨款贖子,鋪墊慈父之名,來一個先入為主。後續姜萱姐弟再開口,姜琨便作惱且恨的姿態,將舊事說得含糊一些,同時傳出一些似是疑非的流言,讓人腦補。

事已至此,只能死不承認了。

梁尚輕嘆,事情一出,可以想象對姜琨名聲打擊會很大,他們目前能做的,只有努力將影響減至最低。

他道:“使者必被拒,拒後,我們立即借機揮軍。”

不適宜等明年,小半年時間能打的口水仗太多,以戰事打斷讓對方閉嘴。

“後續的事,我們以後慢慢商議不遲,眼前最重要的是,……”

“大敗衛桓。”

姜琨接口。

梁尚的意思他全懂,名聲有損,戰後再慢慢調整,重新規劃路線不遲。

當務之急,乃大敗衛桓大軍,收回北冀州。

當然,若能殲殺衛桓,那就更好了。

衛桓年輕,膝下無子,一旦身死,並州軍群龍無首,勢必大亂,屆時他們甚至能穿過井陘關,把並州一起收歸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