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第3/3頁)

太行山東麓,地勢復雜,其中石邑往東往南,有三處要隘。定陵渡口乃定水重要渡口,扼守則斷絕河間軍自東北方向分兵突襲的可能性;扶陽山和冶平則是東南二方向的大軍必經之地,築壘固守,可阻擋河間大軍的正面進攻。

得援後的張岱號稱五十萬大軍,雖據己方判斷這裏頭有些水分,但實際應也有將近四十五萬,在對方兵力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張濟認為該固守要地,穩站伺機再攻。

這和衛桓的想法不謀而合,他頷首:“文尚說的是。”

應戰方案定下,衛桓立即下令分兵,劉振率五萬兵馬奔赴定陵渡口,而陸延則領十萬兵馬築寨守扶陽山,而他本人領徐乾賀拔拓等將率主力於冶平。

令下,立即發兵,石邑城門大開,大軍出,潮水般往三個方向急湧而去。

……

與此同時,十萬青州軍一路急行抵達冀州,已堪堪與張岱匯合。

張岱大笑出迎,“陳將軍許久未見,得汝等相助,大敵必克!”

又看姜欽和姜鑠:“二位賢侄一路辛勞,快快進來!”

一番寒暄,迎入中帳,十萬青州軍安置已提前準備妥當,因而忙而不亂。

梁尚與眾人笑語互相見禮,又朝姜鑠拱了拱手:“二公子。”

姜鑠不敢托大,忙拱手回了一禮:“梁先生。”

他笑道:“我得父親委任為將,如今在軍中,只有昭武將軍姜鑠,並無二公子,梁先生稱我仲明就是。”

這話說得漂亮,張岱立時大贊,梁尚也捋須點頭,中帳喧聲氣氛甚熱。

不過青州一行也沒多留,目前還在行軍當中,大敵當前,正該好生養精蓄銳,說得一陣,眾人便散去各自休息。

張岱要送,被姜欽等人婉拒了,使個親衛帶了一帶路就是。

姜鑠的營帳就在姜欽不遠,兩人同路,姜鑠道:“據報衛賊已出石邑,正於扶陽山三地築壘營寨。”

算算路程,還有三日就到了,他道:“此次我等必痛擊此賊,將寇首盡數斬殺!”

十八歲的少年人正是精力充沛的時候,首次隨軍出征的意氣風發,即便急行軍多日,姜鑠一張生得甚肖似其母的俊雋面龐也未見太多疲態,說話時微微擡起下頜,信心十足。

姜欽微微一笑,只道:“既如此,二弟正該養精蓄銳才是。”

兄弟說了一路行一路說,不多時就到地方了,於是告別,各自回帳。

已入夜,姜欽立在原地,看姜鑠背影沒入沉沉夜色中,他微笑了笑。

轉身回帳,帳內各色熱水膳食已備妥,馮平跟隨入內,他低聲說:“看來,二公子戰意十足。”

語氣有些意味不明。

姜欽笑了笑:“年輕人,初次掌兵,皆如此。”

馮平眸中閃過一抹不平,說到底,親兒子和侄兒還是很不同的,姜鑠一個沒上過戰場的黃毛小子,初次上陣就捏了數萬親信兵在手裏。

婁興把自己經營多年的親信兵馬足足拿出了一半,這裏頭當然少不了姜琨默許及安排,甚至他本人也遣了些親信營兵來。

姜欽淡淡:“不必氣憤。”

反正,姜鑠是不能活著回去的了。

他不死,姜琨就沒有借口正式參戰,這便和姜欽所求相違背了。

需知今日局面,可是他費心推動了一冬,才最終成事的。

馮平問:“主子,我們什麽時候動手?”

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得伺機而動。

姜欽道:“不急,他暫時不能死。”

姜鑠一旦傳出死訊,姜琨就該大怒悲慟揮軍西進了,這就會打亂了他的盤算,讓他此行最大目的落空。

姜欽籌謀一冬,促使姜鑠請纓而出,為的就是對方如今手下的數萬親信兵馬。

這麽些年,姜琨一直把他帶是身邊,端是極看重,只這種情況下,他是想悄悄收攏兵馬卻是極難的。

機會難得。

倘若姜琨和婁興一來,他就錯失良機了。

所以,姜鑠要戰死,但卻不能死得太快,最好就是傷臥不起,無法掌兵理事。

後續,再死不遲。

只不過,不管是死還是傷,都得借力,姜欽不緊不慢解下護腕:“我們伺機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