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第3/4頁)

“如何能怪先生。”

衛桓扶起張濟:“此等處心積慮的連環計,又有內應,先生也非神人。”

說到此處,他眉目森然,罪魁乃傳遞假消息的姚安等人。

提起這個,張濟也恨:“恐怕,這張岱梁尚在姚安身上下了不少功夫!”

誰知道往日屢建功勛的姚安,居然傳了一則假消息?還如此周密,幾組人一起匯總得出來的結果。

瞞過程嫣,瞞過姜萱,瞞過張濟,也瞞過了衛桓,及中帳內的所有人。

姜萱領的這個密報系統,雖建時倉促,但其實也頗周密的,具體章程眾人討論多次才定下的,後續又不斷完善。

後來張濟來了,她還特地請教過張濟,後者給出一些調整意見,已很不錯了。不管是戰事還是敵情,都立過不少功勛。

姚安本人,更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雖年少,但擢升全憑功勛和忠心。

也不知,在唯一親人還在定陽的情況下,他為何就做出此等叛逆之事來?

且除了姚安,還有誰?這事一個人是做不成的。

如今一切,都不得而知,衛桓冷冷道:“我已遣人,前往昌原臨戈一帶搜擒此人。”

命搜帶的同時還有那一片的所有密探,只要將人擒會審過,一切自回水落石出。

衛桓納張濟建議,下令整軍立即折返石邑,難攜帶的輜重盡數拋棄,急行軍需趕在張岱反應過來前離開。

同時,他增派人手,務必要將姚安擒獲。

......

急行軍一直到次日夜半,衛桓率大軍返回石邑,城門“轟”一聲閉合,讓急追而來的張岱氣恨頓足。

返回石邑,布防妥當後,衛桓立即去了城西大獄。

路上他已接訊,昌原臨戈密探陸續找到,或帶或擒,已先一步回了石邑。

姚安等人一開始不見蹤影,但張岱梁尚出營未歸的情況下,他們並不敢往河間大營湊,薄鈞等人用了計策,最終將人擒獲。

也一並押入大獄了。

已嚴刑拷問了一宿,事情始末終水落石出。

除了姚安一批以外,根據前者提供的名單線索,起事前梁尚又照樣大施為了一次。寧死不從的直接殺了,其余屈服的,俱悉數作配合姚安之用。

梁尚下手的,無一例外的都是育幼堂出身的半大少年。

張濟不禁嘆:“凡事有利必有弊啊。”

這些半大少年,固然不引人注目,能打探到許多尋常細作探不到的事,在組建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乃首選。

只弊端也有,看梁尚下手就是,心智更薄弱的半大少年,在梁尚眼裏就是個軟柿子,所以專挑他們下手。

張濟道:“跟蹤日久,伺機而動,如此處心積慮,實難防範避過。”

到如今,梁尚對姚安的手段已水落石出,張濟略略思忖,就將前因後果猜度了個□□不離十。恐怕姚安不知何時暴露,被人盯上很久了。他也算硬骨頭忠心的了,奈何梁尚準備多時。

敵方這回確實技高一籌,敗得無話可說。

他勸衛桓:“勝敗乃兵家常事,二娘那邊,府君當好生勸慰才是,此非她之過。”

據張濟所知,姜萱其實一直在調整人手,當初因緊迫不得不采用的半大少年她打算逐漸替換下來,奈何時間太短,計劃趕不上變化。

之所以特地勸一勸,那是因為很明顯姜萱和衛桓這段時間鬧矛盾了,且原因張濟也清楚得很。

他敬姜萱人品,更體恤她不易,因此也顧不上有些僭越,很是勸了幾句。

只衛桓還是憋著氣。

又是這個育幼堂!

當初若非姜萱堅持,他早把這育幼堂砍了。

衛桓冷冷下令,將叛者親眷押至石邑,當面再審一次,無遺漏後,悉數按軍法斬殺。

面色沉沉,巡視過城防,這才打馬折返衙署。

才進外書房院門,便見姜萱急步應了上來。

她臉色煞白:“聽聞已確定姚安是受梁尚驅使?”

……

自得第一封戰報後,姜萱睜眼難眠,輾轉至終得迅衛桓成功率軍突圍。

可陣亡兵士達五萬,傷者無數,慘烈的一仗。

她當時眼前一黑,那封自她手裏出去的軍報。

符石等人寬慰她,誰料到密報有假,那種情況下,誰都會第一時間將訊報發往前線,怎可怪她?

姜萱依舊難寧,誰料衛桓率軍折返後,她緊接著又得一訊,姚安已擒回,確定是他受梁尚驅使傳的假消息,至於其余協助的,聽聞都是和他一般育幼堂出身的半大孩子。

她登時頭腦一陣暈眩,得迅衛桓回府,她立即趕了過來。

“聽聞都是育幼堂,是真的嗎?”

衛桓抿唇:“確實如此。”

為了這個育幼堂,兩人爭過多少次,她寧願自己累病了也要建,可現在呢?

“若非當初你施餅之恩,姚安能不能活到如今都未可知?可如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