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3頁)

他承認:“姜娘子所言不假,”只他搖了搖頭:“只張某人還是那句話,衛府君非我欲尋之主。”

姜萱笑笑,也不答這話,只問:“倘若你心念不改,恐怕難走出這洞獄的,張先生可懼?”

不擇主,下場毫無疑問會被殺,“你可要怪我?”

張濟朗聲笑:“不懼,不怪。”

他看姜萱,道:“張某不識時務,辜負姜娘子一番好意,愧之不及,還怎會見怪?”

姜萱也笑。

二人笑過後,她嘆道:“這世間哪來這麽多仁主雄才?”

盡善盡美,各方面都如意,怕是難尋吧?

“若是有合心意的,只怕先生早就投去了吧?”

張濟沉默。

姜萱問:“先生年三旬有余,若是這般蹉跎一生,可甘願?”

“張某想,應是無悔的。”

張濟緩聲,卻堅定。

姜萱擊掌贊嘆:“先生好志氣。”只她嘆:“只是若這般空走一遭,一生難展其志,豈不抱憾了?”

說不抱憾那肯定是假的,否則就不會有子牙八十遇文王了,張濟默然。

姜萱認真道:“我此來,並非要強扭先生心意,只有一件,我覺仍該讓先生知曉,我家阿桓性情上雖略有不足,但他已在一點點好轉。”

張濟一詫:“實不相瞞,我沒看出來。”

他自認也算有幾分眼力,方才一見,他並沒感覺衛桓性子和舊時有什麽不同之處。

“那是先生不認識舊日的阿桓。”

“舊時他孑然一身,性情尖銳,說生人勿近不為過,如今待共過患難的人,卻也願袒露肺腑的。”

衛桓對她,對姜鈺,滿腔赤誠自不必多說的。甚至算符舅舅一個,和舊時都有不同的。

張濟道:“這終究是寥寥。”

特殊經歷,個例,實在不具參考性。

姜萱就問:“不知先生可知上郡軍田和南郊育幼堂?”

這個張濟知道,但在他看來,不管是軍田還是育幼堂,其實也只是一種政治手段。安置傷殘退役軍士和普通兵卒孀妻遺孤,使百姓贊服、軍士歸心,衛桓能這麽快將定陽軍牢牢控制在掌中,甚至面對通侯大軍軍心都不亂,此政功不可沒。

這算不得仁心之政。

姜萱便說:“先生是不知,育幼堂中,除了軍士遺孤以外,還收攏了許多的孤兒小乞。”

“去年冬日,定陽城內無一孤兒小乞凍寒致死。”

她問張濟:“那這可算仁心之政?”

張濟一詫:“這……”

這自然是算的。

姜萱一字一句:“此乃衛府君首肯,親自簽署頒下的政令。”

張濟一怔。

姜萱長吐一口氣,目視前方:“我也知道,阿桓性情有缺,你說他冷漠孤介,寡仁少義,這是真的。”

“但我會勸他,他終究也聽了。”

“我一點點引導他,規勸他,我相信,他終有一日會好起來的。”

沒有人比姜萱更清楚衛桓的性格缺陷,但她有耐心,她會一直引導掰正的。

“他或許不可能如天生仁者一般的心性,但他肯定不會一直孤冷漠然的。”

張濟沉默片刻,問:“你有信心?”

姜萱坦言:“將來的事,我不敢保證,但我有信心,有我在的一日,就不會讓他行那等暴君昏主之事。”

她側頭,認真道:“我希望能和張先生一起規勸他。”

張濟久久沉默,他相信姜萱沒有騙他,回憶先前衛桓與姜萱同來時二人的神態和小動作,再有姜萱遇險時衛桓的反應。

她的坦言保證,心裏是偏信的。

若真能如此,那衛桓的缺陷也算是補了起來。

育幼堂,未來可能有的變化,自己的志向,心念百轉,張濟眉心微蹙,沉吟不定。

姜萱站了起身,朗聲道:“人無完人,能彌補就可,即便聖主明君也非生來就是。逢此亂世也算機緣,先生既有才幹,若一輩子抱負成空,豈不白來一遭?!”

聲音清朗,坦蕩豁然,熊熊火光映照下,她一雙眼熠熠生輝。

張濟擡頭看這麽一雙眼,心中一動,有這般心性女子陪伴衛桓身側,何愁他磐石無移?

這般一想,豁然開朗。

姜萱向他伸出手來,他霍地伸手置於其上,就著她一拉站起。

張濟深深一揖:“蒙姜娘子青眼賞析,在下卻之不恭!”

姜萱大喜:“好!”

……

姜萱也算費盡心思,總算勸動張濟,她大喜,立即將人請出,而後又命左右快快去準備新的帳篷,讓張濟先去略略梳洗。

其實把人勸服以後,她該馬上帶著張濟去拜見新主的,但十分無奈,衛桓這會還心氣未平,他倔得很,她得騰點時間先勸住了。

這主臣首次正式相見,衛桓該禮賢下士的。

安排了張濟,將人送過去,囑咐衛兵聽吩咐好生照顧,她匆匆回中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