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第3/4頁)

有這個基礎在,對上通侯大軍固然懸殊,但也並非不堪一擊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歷史上並不鮮見。

衛桓慎重歸慎重,但他完全不懼,甚至開始戰意升騰,一種如同野獸嗅血的感覺在脈管中隱隱流淌。

垂眸看姜萱,目光轉柔,他將她輕輕擁住,撫了撫臉按在自己的左胸膛,“我必不會讓你和阿鈺再顛沛流離。”

“此一戰若勝,我們正可開始復仇!”

憶起通侯此舉原因,衛桓眸光一厲。

事到如今,憂懼於事無補,姜萱深吸一口氣,打起精神來,“沒錯!”

她直起身,抖開衣裳,替衛桓穿上,而後讓金嬤嬤把熱著的晚膳端進來。

坐下來看他吃,邊吃邊聊,談過上郡內務和並州形勢後,姜萱話鋒一轉:“也不知是誰?竟能尋得楊氏去了頡侯府。”

之前還盲頭蒼蠅般在平周亂撞的楊氏,一眨眼就這麽快這麽精準地找上頡侯府,毫無疑問,幕後必定有一只推手。

一只知曉他們如今狀況,兼且洞悉前情的幕後暗手。

有這麽一個人在暗中盯著,讓姜萱不寒而栗。

可這人是誰?

定陽的?

可除了符舅舅,外人應當不知曉他們的真實身份才是。難道也有人像楊氏般生了疑,又湊巧撞到冀州關竅處了?

要不然,就是從前認識的。

會是裴文舒嗎?

姜萱想來想去,覺得不應該,不說信不信任,裴文舒這麽幹沒好處啊!

又或者,是他底下的人泄密?

但他麾下親衛,必然是他的心腹,肯定提前敲打強調過的,可能性也很微。

想來想去,百思不得其解。

姜萱揉了揉眉心,究竟是誰?

……

同一時間的臨淄,也有人提及這個問題。

信陽侯府。

外書房。

梁尚一行功成打道回府,人在路上,加急信報已先一步發回來了。

姜琨十分滿意:“公紀處事,果然穩妥。”

擱下訊報,擡頭一看,卻見侄兒姜欽凝著眉,欲言又止。

“欽兒。”

姜琨將姜欽叫過來坐下:“叔父知你重情,舊日和這逆子逆女相交甚好。然此一時彼一時也,今日他二人已是青州之敵,你可知曉?”

“青州乃我姜氏根本,祖宗傳下基業,你身為姜氏子孫,該當如何,可還需叔父教導?!”

話到最後,十分嚴厲。

姜欽一震,霍地站起,單膝跪地:“欽忝為姜氏子孫,當以祖宗基業為重!”

“很好!”

姜琨扶起他:“叔父也並非要你如何,只大局為重,你當知曉。”

語重心長,姜欽仔細聽了,長吐一口氣:“叔父放心,我知道的,不管何時何地,也不會誤了正事。”

“好。”

姜琨拍拍他的肩膀,叔侄二人重新坐下,說了幾句其他,姜琨便道:“那楊氏不知是何人送來,竟查不到丁點蹤跡。”

張岱人雖往青州來了,但查楊氏背後推手卻並未中斷。

可惜的是,這人放下楊氏就走了,渺無音訊。

唯一一條線索就楊氏見過,可惜問她,她最多幫畫師描描像,其他一問三不知。且這女人瘋瘋癲癲的,那日姜琨袒露惡意後,連她口敘的像也不知真不真了。

根本無從找起。

讓姜琨有點扼腕,早知這般,他當時大約會溫和些。

姜欽沉吟:“叔父,侄兒以為,推楊氏者,必是清楚舊事之人。”

這個“舊事”是什麽,就不必贅言了。

他沉默片刻,道:“據侄兒所知,婁興私下似乎一直仍在搜尋。”

要辦成這件事,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知曉舊事,二是獲悉姜萱三人的新身份。

婁興既未停過搜尋,那他會不會已尋到了呢?

“哦?”

姜琨眯了眯眼。

不置可否,也沒繼續談論這個話題,話題一轉說軍務,談了小半個時辰,他道:“好了,你早些回去休息吧。”

姜欽恭敬告退。

今夜星光燦爛,離開姜琨外書房,他立在廊下仰首靜靜看了片刻,才轉身離去。

……

姜琨住東路前院,先繞去後面給吳太夫人問了安,才沿著廊道回了去。

推開外書房大門,還未點燈,卻有一人在黑暗中等著了。

“主子。”

“嗯。”

那人上前一步見禮,月光從半敞的隔扇窗投進,映在他的側臉上,細眉長眼其貌不揚,臉上有些坑窪。

赫然竟是平周城內尋上楊氏的那人。

不過如今他的皮膚白許多,臉上坑窪也沒這麽明顯,膚色一變,人看著就清秀不少。

姜欽道:“此事已無虞,只這段時間,你還是盡量少些現身人前。”

“是!”

馮平問:“主子,楊氏那邊……”

“不必理會,她說什麽,已不得人信。”

只要馮平的容貌不對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