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第2/3頁)

這位置是城門附近一小巷巷口,往喧鬧的人流中驟望一眼,竟就發現十數名疑似對象。

竟比先前添了一倍不止。

且有幾個正往這條巷子走來。

姜萱眉心一蹙,立即壓了壓帽檐,拉著弟弟快步退入巷內,閃進了一側小橫巷避開。

“阿姐,我們什麽時候回家?現在就進城嗎?”

姜萱並未立即作答,心下正琢磨著事。橫街不長已走到盡頭,可以望見城門,她看了一陣,發現方才的不是錯覺,喬裝搜尋的精兵確實多了很多。

她抿唇,打量周圍幾眼,正要拉著弟弟離去,卻聽姜鈺“啊”了一聲。

聲音不高,卻帶驚喜,他拉了拉姜萱,姜萱回身一看,卻見城門處“噠噠”馬蹄聲起,一銀甲青年將軍正率親衛從青石大道盡頭轉出,打馬直奔城門而來。

這青年將軍濃眉大眼,皮膚白皙,正是姐弟二人的堂兄,姜欽。

姜欽和姜萱姐弟關系很好,姜鈺一見心下一喜,下意識往前踏出一步,才要呼喚,一只手及時捂住他的嘴,一拽,將他拽了回來。

姜萱拉著他連退幾步,退入巷子,“噠噠噠”姜欽飛馳而過,直直奔入城門。

“阿姐,怎麽了?”

姜鈺急又惋惜,回頭壓低聲音,面露不解。

說尋個合適機會,堂兄不就是嗎?

“我們先看看,大兄常常出入城郊軍營,機會不少,我們看清楚再來不遲。”

姜萱心裏不安,方才她就打算暫停計劃,先觀察清楚再行動的。

臨淄消息一概不知,猶如聾子瞎子,實不可莽撞。

……

再說姜欽。

將批復後的軍報送了給李平婁興,他去了一趟軍營,回來一路,無需過分留心,便有所察覺。

入了府,回了自己的院子,入外書房屏退下仆,他坐下,靜靜垂眸沉思。

手裏習慣性撚動一串佛珠,他不信佛,但他去世的父親信。他父親去得早,沒能留下太多東西給他,這佛珠就算是一個。

佛珠圓潤光澤,大拇指捏著一顆顆轉動,他垂眸盯著,窗扉半掩,投下一片暗影。

良久,他站起,拉開木屜將佛珠放回去,而後轉身出去。

他去了西院。

西院是府裏太夫人所居之地。

吳太夫人出身東平國,乃東平王之女,封翁主。年輕時金尊玉貴,至中晚年雖皇權式微,但她兒子卻雄踞一方,一生顯赫居高。

西院正房,寬敞明亮的室內,檀香浮動,擺設古樸簡潔卻隱見高奢,正中那張三級黃楊木圍屏坐榻之上,一個鬢染銀霜的老婦含笑招手:“大郎快來。”

“今早不是來了一回麽,怎麽這會又來?”

姜欽俯身見禮,笑:“有些空閑,難不成祖母不許我來?”

“這皮猴!”

笑罵一聲,祖孫二人說了兩句,吳太夫人就問:“可有鈺哥和萱娘的消息?”

這話,吳太夫人每日至少問幾回,兒子請安她問,孫子請安她也問。

姜欽端茶盞的動作一頓,慢了一息,才道:“未曾。”

他低頭呷了口茶,卻有些燙,微嘶一下,將茶盞擱回幾上。

問候了老祖母,說了一陣子話,吳太夫人也沒多留孫子,便催促他自忙去。

“孫兒告退。”

“去罷。”

姜欽一走,吳太夫人笑意便斂了起來。

孫子是她養大的,方才那一瞬遲疑,沒能瞞得過她的眼睛。

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

說到了解姜琨,可能這世上任何一人都及不上吳太夫人,眉心收攏,她招了心腹嬤嬤來,“讓人去尋李平,就問……”

附耳如此這般吩咐一番,李平原是她陪嫁衛隊長的親孫,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嬤嬤領命而去,一個時辰左右,便匆匆折返。

“你說什麽?!”

不好預感落實,吳太夫人“霍”地失態站起。

抿唇,來回踱步,許久,她問:“府裏什麽動靜,董氏呢?”

嬤嬤忙稟了,“大夫人心急如焚,夜不能寐,不斷打聽外頭消息。”

又將府內較大的動靜稟了一遍,包括婁夫人去了幾次金華寺祈福還願。

正午時分,陽光直直灑在屋檐上,深秋時分室內卻冷,吳太夫人立在門後的陰影處,神色晦暗不明。

許久,她令:“去吧,你去將婁興近日的動靜透於董氏知。”

董家早敗落,董氏在軍中無人,無法得知外頭暗流湧動,姜萱姐弟已危機四伏。

嬤嬤領命而去。

在原地立了片刻,吳太夫人去了佛堂,如平日一般跪在蒲團上。

只她卻未曾念經,沉默半晌,喃喃道:“孫兒孫女,活命就好。”

至於董氏……

她閉上眼睛。

……

“怎麽樣?!”

信陽侯府東院,董夫人一見心腹嬤嬤歸,立即疾步急問:“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