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就連一旁默默吃吃喝喝的陳檬也注意到問題了,即便是在新安也有這樣的問題,縣城裏面壓根就沒有一個大型的購物場所,能把家裏要用的東西給湊齊,如果有這樣一個地方能夠有很多種家庭所需要用的小商品,就開在人口密集居住的地方,那不是會很便利嗎?

現在已經跟很多年前滿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人不一樣了,隨著經濟改革發展到了今天,消費觀念跟以前也不一樣了,早在幾年前,許多家庭進行的還是物物交換的行為,而現在商品化已經慢慢走進家家戶戶,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也發生了改變。

隨著這種改變人的購物習慣也開始變化起來,所以說外面的小店,根本就滿足不了人們的購物需求。

這就是方慧茹說的,買瓶醬油要去這個地方,買袋米要去另外一個地方,你不可能在一個地方買這些東西都買齊。

而在她的記憶深處,應該有這樣的地方才對。

“媽媽,你說以後會不會有一種地方,裏面什麽小東西都有,只要是我想要買的東西,就都能在那裏買到,不管是醬油醋也好,還是小零食也好,包括衛生紙,拖鞋睡衣花露水,只要是我們想得到的東西,都能買得到的地方,你說能不能有?”小姑娘突然冒出來甜甜的聲音,聽起來好像跟閑話家常一般,只有肖敏知道這姑娘的這個想法有一點點妙。

肖敏夾著餃子的手就一抖。

這個年代,超市這個概念還沒有普及開來,大部分都是零星小店的形式,小店裏面的東西也不會特別齊全,而且開店的時間也相當有隨意性,很多東西都沒有辦法在同一家店能夠找到。

陳檬剛才說的這個概念,相當於綜合性的集市,她以前跟沈間聊天的時候曾今提到過這種大型的采購模式,通過自取式消費,還可以擴大消費群體的購買欲望。

“但是這種店不太適合開在燕京大學這種地方,燕大雖然說學生很多,但是每年有三個月的時間是在放假期間,教職工家屬也不是一直都住在學校裏面的,開一家這麽大的店,運營成本很高,平常的時候還好,但是如果是放假期間,生意慘淡怎麽支付員工工資?”畢竟一年之中有三個月的時間是空著的。

這要是人工成本不高,地也不貴的新安就沒有問題,問題是京市的人工成本起碼是新安的一點五倍,房租貴了不知道多少,所以陳檬這個設定在燕京大學就不存在。

在八幾年,學生黨的購買力以及人數都沒有大學擴招以後那麽多,學生整體來說還輸於比較清苦的階層,不少學生連吃飯都是困難,就不要說消費了,消費的主力軍,其實還是常年待在學校裏面的教職工以及家屬。

陳檬想了想,開一個大型的店似乎需要太多的精力,她印象中應該還有一種店,店裏面能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如果開在燕京大學家屬樓這種地方,成本也不需要太高。

“媽媽,我覺得還有一種店,裏面東西產品齊全,基本上家裏的生活用品都能買得到,如果學校裏面有一家這樣的店鋪,就不怕外婆出去買個東西都要跑斷腿啦。”

這個年代也同樣沒有便利店的這種說法,但是陳檬上輩子作為一個現代人,便利店跟超市對於她來說都是非常常見到的,即使她沒有上輩子作為現代人的記憶,但是某些生活習慣根深蒂固的就在她的腦子裏面,只有有人稍加點播,她記憶深處的一些東西被挖掘出來以後,這些東西就像是百寶箱的小寶石一件件的蹦跶出來。

陳檬的腦子裏面只有一個模糊的雛形,但是一個大膽的想法開始在肖敏腦海中滋生。

京市是漸漸在發展的,隨著京市發展速度在變快,其實購物習慣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隨著這些變化,其實原始的購物鏈條已經不適合時代的發展了。

這個時候誰先走在時代的前面,誰就有可能獲得巨大的成功。

正如肖敏首先在新安縣做起來第一家專賣店,衣服版型青春時尚,統一了價格銷售,又統一了銷售模式,基本上把原本的國營商店的顧客都搶走了,現在說去肖敏店裏面買東西簡直是一種時尚的代名詞。

因為肖敏的店取得了成功,現在新安還出來了不少的店開始模仿肖敏的銷售模式,但始終還是不如肖敏。

雖然目前看來店裏面的生意還算比較好,但還是讓肖敏有危機感,衣服的統一銷售模式,能不能用在小商品的零售上面來呢。

至於那邊,肖大嫂跟陳檬兩人七七八八的都快要吃飽了,方慧茹因為心情大好,今天吃的也比較多,就著唐老買來的涼菜,整整吃了一大碗飯。

她吃完飯,跟個孩子一樣把空空的飯碗放在唐老面前“秀”:“看看,今天的表現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