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日後發展(第2/2頁)

“桃李先生教書育人,於華國有大功勞,我打算過幾日封其為國師,以彰顯其功。”國師是個好位置,沒什麽實權,用來獎勵人還特別有分量。

聽了江尤的話,周軒喜形於表,興高采烈的叩謝了江尤的旨意,他師父沒別的本事,一輩子就只會教人,如今靠著幾個有出息的弟子成了國師,也不枉這半生心血。

“今日招二位前來,是有要事相商。”等周軒平靜了心情,江尤開始和他們說正事了,“華國初立,百廢待興,朝廷中官位空缺極多,張奇過幾日又要出去遠遊,二位可有人才舉薦?”

科舉只能選拔中下等官員,兩年時間,江尤也只能培養出中下等官員,真正的高層官員還是要在士族中選,或許過上個三五年,從底層官員中,能有庶民出身者爬上來,但現在還不是時候。

“臣下在呂國時,有一好友,姓藺名玨,字翊君,其人足智多謀,學富五車,如今在呂國太子門下。”原攸一說,便提到了個很有才名的人。

年輕一輩中,除了江尤這邊的班底外,其余幾國也是不少有天縱英才的世家子,北國有慶和竇長願,魏國有須水賈文淵,呂國文風昌盛,有才華的世家子更是一抓一大把,其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耀世雙珠二人,一人是原攸,另一人便是這藺玨了。

原攸被呂國趕了出來,投身江尤,如今隨著江尤稱王而被諸侯知曉,比起原攸坎坷的揚名經歷,藺玨就平淡許多。

藺玨出身呂國豐城藺家,藺家世家大族,傳承千年,和根基薄弱的原家不同,藺玨聽從家族安排,如今是呂太子最重視的親信。

“此人是呂太子的人,且藺家在呂國根基深厚,想要說服此人入華國,怕是不行吧?”周軒一聽這個名字就皺眉了,覺得希望不大。

江尤也這麽覺得,原攸都是她撿呂國一個大便宜。

“確實不行,但呂國若能並入華國,呂國的人,不就是華國的人嗎?”

周軒聽著一愣,他以前沒同原攸共事過,沒想到原攸對故國絲毫不手軟,說下手就下手。

江尤一愣,隨後了然的笑了笑。

對呂國下手,是江尤本就打算好的路線,呂國被吞並後,她就可以直接揮師北上,直取金林。同時這個方法,也是“欺軟怕硬”的法子,當然,江尤更喜歡稱呼這個法子為“明智之舉”。

如今華國南面是魏國,北邊是呂國,兩害取其輕,自然要先攻打呂國,若是此刻去啃魏國這塊硬骨頭,最後啃下下來,想必十年之內,也不一定有和呂國金林一戰的實力了。

再者,北面還有個更棘手的北國呢。

平定天下是打仗,打仗就不是小事,不是兩三年能打完的。因為打仗,消耗的是人。糧食一年兩種或三種,金錢花完還能再賺回來,人死了,至少要等三五年,才能等到下一代。

更別說,金林王權還在,雖說現在韋王室只剩一口氣了,但這口氣有多長,誰都不知道。

若能掌握金林王權,江尤有把握十年內登臨稱帝。若無法掌握金林,那便是一場曠日持久的硬仗了,指不定要打到什麽時候去。

這個年代的人,認正統的死心眼極多,像現在的韋天子是個傻子,也沒有個人敢出來嚷嚷要推翻韋朝。

“那這個人只能暫時定下,我還是缺人啊。”江尤恨不得攬盡天下英才,然而她這個南王,對英才的吸引力還是差了點。

她是女子,這個時代的英才,會顧及她女子的身份,現代那麽多男上司女下屬,女上司男下屬還有緋色新聞呢,更別說這個沒節操的年代了。

同為男人,都不純潔,比如北子童和媯泱。

原攸覺得江尤有些心急,江尤手下人才很多,只是還有待發掘,何必去看外頭?少幾個高層官員也沒什麽,只要君主明智,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當今天下,每個國家都缺少人才,人才難求,但比人才更難求的是明主,王上乃是當時少有之明主,王上大可放寬心,鳳棲城的未來,必是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