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花生(第2/2頁)

他靜不下心,便跟阿爸說了,不打獵,歇兩天。

陽同意了,安排他跟著部落裏的采集隊采集果實。

秋天,不光動物長得膘肥體壯,毛光油亮,林子裏的果樹也是碩果累累。愁人的是,果實不好儲存,不吃的話,要不了多久就爛了,讓人又愛又恨。

方立安跟阿姐一道,阿媽留在山洞照顧阿弟、阿妹和其他小孩。

經過生火一事,方立安再也不是瑤眼中曾經那個行為怪異的小屁孩了,而是受到蒼天庇佑的天選之人。

阿弟做什麽都是對的,這句話已經深入瑤心。

而看著什麽都想模仿自己的瑤,方立安心好累,發自靈魂深處的擔心,阿姐會不會想不開,模仿他站著尿尿?

相比較狩獵,參與采集野果的好處應該就是可以邊吃邊玩,餓著肚子出來,扶著肚子回去。從某種形式上來說,也算是吃不了兜著走了。

因著來年春天有狗尾粟要種,方立安不再費心收集果實種子,吃完就扔,瀟灑的很,完全不復從前那個見啥都撿的回收大王模樣。

“阿姐,等一下,剛剛有個紅園果掉了……”方立安從樹上跳下來,想把掉在地上的果子撿起來。

其實,秋天,林子裏的果子多的是,與其去撿掉在地上可能摔爛的,不如去樹上重新摘個新鮮的。

瑤是這麽想的,方立安也是這麽想的。

但勤儉節約、浪費可恥的光榮美德早已植入靈魂深處,於是他彎腰拾起那棵後來被他稱為“幸運的果實”的紅園果。

直起腰的瞬間,隨意地一瞥,命中注定的相遇,一顆花生鉆出泥土出現在他的眼前。

方立安簡直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什麽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他叫來阿姐,又叫來其他同行的族人,“這個,我們挖點帶回去,可以吃。”

見識了生火,吃到了濃稠噴香的小米粥,大家對方立安的話早已深信不疑。然而隨身攜帶的工具並不適合挖土,於是聽從天選之人的安排,當即返回山洞。

受益於方立安一顆堅定不移做農夫的心,山洞裏確實存了十來把農具。

傳說神農氏“斫木為耜,揉木為耒”。

幾年的時間,方立安按照歷史課本上的解說加以幻想,分別制作了耜和耒。

耒系在尖頭木棒的下部加一橫木構成,以便用力起土;耜則是在耒的基礎上,加上扁平刃板(耜冠)而成的鏟形農具。根據制作材料的不同,可以分為石耜、木耜和骨耜。

方立安一直等著這一天的到來,暗戳戳地做了不少。在他犧牲的童年時光裏,阿爸阿媽笑他頑皮,阿姐說他閑的發慌,阿妹懵懂,阿弟……阿弟還沒出生。

如今,他那些陳年積灰的農具終於可以派上用場了!

大神農時代即將開啟!

方立安把農具分給大家,人手一把,將將夠用。

只是挖花生到底刷新了他對農耕生活的難度認知,沒有趁手的工具,人類猶如失去了神兵利器,現代人周末最愛去的農家樂也徹底變成了無趣而又充滿艱辛的勞作。

方立安他想念詩:

鋤禾日當午,(我比鋤禾苦,)

汗滴禾下土,(我挖花生土,)

誰知盤中餐,(花生為何物,)

粒粒皆辛苦。(粒粒皆辛苦。)

來到原始社會的第1777天,在挖花生的過程中,方立安頭一次對鐵器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強烈思念。

等林子裏的花生全部挖玩,冬天也不遠了。

方立安把挖出來的花生攤在山洞外面的地上曬幹,收起來後直接堆在洞裏。

不需要看守,沒有人偷吃,因為大家知道,這是冬天的儲備糧。

在每個人的記憶中,越到最後,食物短缺的越加嚴重,因此,每一年的冬天都少不了饑寒交迫。

今年,有了花生和狗尾粟,一切會不會變得有所不同……

方立安即將在這裏度過第五個冬季,他深知冬天對於不長毛、不冬眠的人類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除了火,他們還需要足夠的動物毛皮和足夠的食物。

往年,木柴足夠,食物卻每年都會短缺,看著阿爸他們不得不在數九嚴寒中出洞打獵,方立安也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