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第2/2頁)

方立安雖然沒有擔任此次閱兵訓練的教官,但她的專業技術在整個空軍中都是響當當的。不僅如此,她在軍中是出了名的大方、不藏私,每每有人來跟她請教飛行方面的問題,只要不涉及保密條例,她都會毫無保留地教授給別人。

因此,領導一看到參訓人員中有她,便臨時委任她為技術主講。

9月份梯隊訓練成果明顯,把各種預想條件都實施到了,對於國慶那天的閱兵,大家都成竹在胸,勝算在握。這是所有人付出了成噸汗水和艱辛勞動,做了充分準備才有的自信。

9月30日,國慶前一天,大家再一次進行了飛行準備。預報華北地區的天氣比較復雜,報的是小到中雨。尤其是訓練駐地,雲底高大概是兩三百米,雲中能見度也不是十分理想,所有人立足於最復雜的氣象條件做好了思想準備。

到了晚上,訓練駐地下起大雨。10月1日一早,雨稍微小了一點,漫天的低雲,雲皮就快擦著樓頂。吃早飯的過程中,所有人表情復雜、情緒凝重,因為這樣的天氣著實不理想。

烏雲壓頂,空氣焦灼。大家擔心的不是這樣的天氣能不能完成任務,而是閱兵指揮部會不會突然改變方案,叫停項目。明明練了這麽久,盼了這麽久,事到臨頭來個緊急刹車,這才是最讓人沮喪的。

在一眾飛行員中,方立安無疑是表現的最鎮定的那個。畢竟年齡、閱歷、軍銜擺在那裏,再跟小年輕們一樣慌慌張張,著實不好。但事實上,她也只是表面鎮定,內心裏還是有點緊張的。

在眾多平行世界中,建國五十周年閱兵是有空中方陣的,這個世界應該也有。但是,看著眼前快到擦到樓頂的雲皮,方立安又開始猶疑,完全想不起來其他世界閱兵當天是個什麽天氣。

她今年45歲,在這群人中,年齡無疑是最大的。按慣例,空軍飛行員的最高飛行年齡,殲擊機、強擊機為45-48歲,轟炸機為48-50歲,初級教練機為47-50歲,運輸機為55-57歲,直升機為47-52歲。

所以,她應該是趕不上下一次大閱兵的,除非下一次大閱兵有運輸機方陣。想想也不可能。

好在在緊張凝重的氣氛中,眾人終於等來了全體飛機全部出動參加受閱的通知!接到命令後,群情激奮,大家立馬坐車前往外場。

在車上,方立安跟大家一樣神情嚴肅,邊上有一個團長小夥子,頂著她的高壓視線給大家講了個笑話,幫助大家放松心情。

看著對方絞盡腦汁,苦著張臉給大家講笑話,方立安很給面子地扯了扯嘴角。然後就見團長小同志像完成了什麽重大任務一樣,樂呵呵地笑了。

眾人:……

等所有人進場接收飛機的時候,雨基本上已經停了,但是機場上空依然堆積著厚重的雲層,幾乎壓著地面,據測,雲底高只有一百五十米。大家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著與惡劣天氣的較量,面臨著勇氣與智慧、膽識與魄力的考驗。

方立安登機,她駕駛的是殲-11(蘇27國產型),處於第一梯隊。起飛剛收起落架、收襟翼,緊跟著飛機就進了雲層。在雲中,她嚴格按照數據飛行,完全看不見長機,出雲以後看見長機才迅速集合。

全梯隊一次便集合成功,之後保持規整的隊形飛向起始點。

所有飛行員準時準確加入基準線,向天安門前進。進入基準航線以後下降高度,這是對大家的第二場考驗。

雲非常濃,雲中能見度非常差,各飛機之間的間隔距離規定是15乘20米,為了不散隊,方立安他們飛到了5乘5米,始終保持密集隊形穿雲下降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