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第2/2頁)

一個空軍師由三個飛行團組成,一個飛行團有三個飛行大隊組成,一個飛行大隊有三個飛行中隊組成。一個飛行團差不多500人左右,三個飛行團就是1500人。

不過,在場站還有警衛連、導航台、勤務連、通信站、油庫等單位,這些單位人數加在一起差不多也有500人。所以,一個空軍師大概有2000人。

然而2000多人只有不到90架飛機。

雖然往後都是和平年代,大環境下,人們離戰爭越來越遠,只有局部地區會發生沖突,但一個國家的軍事軍備力量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輕視的。

槍杆子裏出政權。落後就要挨打。這是經過實踐檢驗出來的真理。

作為一名空軍師長,方立安會竭盡全力練好自己手底下的每一個兵。

作為一名空軍戰士,方立安打算在擁有飛行技術和飛行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加大對新型戰鬥機的研發力度。或者說,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當初進入空軍學校時的想法,不僅要開飛機,還要造飛機。

不過,想要造飛機,談何容易。

她現在所在的飛行師根本沒有造飛機的項目,所有的東西只能自己私底下琢磨。

唔……在紙上琢磨。

是的,當在飛行師的工作和孩子們的生活一切走上正軌時,方立安開始利用她的空余時間在紙上畫飛機。

她沒有真實的材料做實驗,數據方面只能靠純計算,還有自己平時的駕駛經驗。身為一名頂級戰鬥飛行員,方立安的駕駛經驗十分寶貴,包含了成千上萬的真實數據,飛機的,飛行員的。

當然,她也沒有因為業余追求就耽誤正經工作,飛行師的各方面工作都被她安排的井井有條。她成為飛行師師長的第二年,他們師還在西南軍區的空軍飛行作戰大比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被贊為“當之無愧的第一飛行師”。

接下來的幾年,受方立安到哪兒都拿著紙筆塗塗畫畫、寫寫算算的影響,吳陽和吳蕓對數學計算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校的課程其他幾門都是跟著進度走,唯有數學,兩人在小學就開始學習初中知識,還有奧數。

方立安很忙,沒空給他們輔導、上課,幫他們找來相關教輔書後,兄妹兩就在自己的書房安安靜靜看書學習。

飛行師家屬院的小樓和之前航空兵師家屬院的小樓一樣的結構,他們三個搬進來後,沒做什麽改動,還是按照以往那樣住。

唯一的變動就是北面當做儲藏室的房間被改成了家裏的第二間書房,給兩個孩子做作業用。總在客廳做作業也不是回事,孩子還是得有自己的“學習專用房”。

另外,在方爸爸的強制要求下,兄妹兩搬過來後就開始分房睡。那時候,吳陽11歲,開始步入青春期。而且,三年下來,兩個孩子對這個家已經有了足夠的歸屬感和安全感,兄妹倆完全沒有必要擠在一張床上。

方立安是個開明家長不假,但是她再開明也不是那種能接受德國骨科的人。孩子們大了,該注意的地方必須注意,青春期的小孩子心理成長變化很快,可不能馬虎大意。

兩間書房,三個人安安靜靜學習,和諧的不得了。一般,兩個孩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兩人一起研究下,如果還是不行,才會去隔壁問方立安。他倆很聰明,屬於一點就通的那種,讓方立安這個老父親很是欣慰。

方立安的筆頭研究,一研究就是五年,等到了1994年,上面來了新調令,她又要更換駐地的時候,她的造飛機大業依然處於初級階段。

不過,她也不急,飛機哪是那麽好造的。殲十從研發到成功投放使用用了二十幾年呢,人家那還是一個上百人的團隊。

她對自己的要求不高,有生之年造一架“安仔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