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第2/3頁)

兩分鐘後,“友軍”到達“戰場”。

方立安跟眾多叔伯嬸娘打了招呼後,便開始埋身於稻田,頭頂草帽,脖子上掛一條毛巾,十分地道的農民打扮。即便多年不曾下地幹活,抄起家夥來還是一樣的熟練利索。

周莊村早就開始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了,家家戶戶各種各的,老周家也不例外。因為家裏多了一個壯勞力,今天的搶收進度明顯快了許多。

趁著天亮把稻谷運去打谷場,回到家時,周老頭已經把飯做好了。

方立安打了盆井水,囫圇擦了擦身子,重新找了件T恤穿上,才來到堂屋吃飯。

男人一桌,女人和小孩子在灶房,這是農村的習俗。桌上沒人動筷子,都在等她。

“快吃快吃,餓壞了吧,家裏只有年根剩下的一點臘肉,我全炒了。”周老頭這話明顯是對方立安說的。

方立安一邊答應一邊嚷嚷道,“哎,都吃,大家都吃啊。”幹了一下午的活,她確實又累又餓,“娘和大嫂也過來吃吧,忙了一天。”

向紅梅端著碗從灶房出來,也不坐下,只道,“你吃你的,別管我們,你大嫂還要看兩個小的。”

方立安知道自己改變不了她們的想法,客氣完了,也不再勸,自顧自地吃起來。

周老頭還專門拿了一瓶招待她,“來,大根、大柱、二柱,陪老頭子喝幾杯。”

方立安也不推辭,祖孫三代就著花生米喝開了。

酒足飯飽,除了乘涼,也沒別的事,方立安口袋裏踹了兩包煙,跟在大柱身後去了李水根家。

如今,李水根早已退居幕後,村長換成了他的大兒子李寶俊。李寶俊為人處世很像李水根,公允可靠,聽說當年的選舉是村民們一致通過的。

多年未見,少不得一頓寒暄,方立安道明來意後,李寶俊一絲猶豫也無直接讓她把自行車推回家。

之前在飯桌上就說好,明天向紅梅跟她一起去縣城,當天去當天回,耽誤的活計,等他們倆回來就給補上。

晚上睡覺前,方立安把帶回來的禮物分分,大人小孩都有,都是些簡單的衣服、褲子、涼鞋,質量一般,款式一般,不值什麽錢。

但還是那句話,放到農村,就是難得。所以,一大家子都很高興,這回真的是從上到下、從裏到外發自內心的歡迎二叔回家。

第二天,天蒙蒙亮,下地的下地,去縣城的去縣城。周老太坐在車後座,向紅梅扶著她,方立安在前面推車。

也是巧了,路上遇到之前那個開拖拉機的老鄉,即便方立安沒穿軍裝,人家也一眼就把她認了出來。

為什麽?十裏八鄉哪個後生背有她挺?哪個後生臉有她俊?

老鄉見他們帶著周老太,一路不易,便真誠相邀,“來,叔載你們去縣城,快當。”

一回生二回熟,方立安也不客氣,把老太太抱到駕駛座後面的空地,找個東西讓她抓好,自己騎自行車載向紅梅直奔縣城。

有了老鄉的拖拉機幫忙,他們比原計劃早到了不少。熱情淳樸的老鄉不僅幫她們把周老太送到醫院門口,還說好下午兩點過來,到時候他們要是好了,就再幫他們把人帶回去。

方立安不禁感嘆:好人啊!

時間還不到十點,方立安去掛了號,醫院的人不多,醫生那裏也不是很忙,很快便輪到周老太。

周老太的情況不好不壞,最開始治的草率,那所謂的土方子幾乎沒什麽作用。骨頭一直斷著,又沒消炎,不疼才怪。

醫生先給正骨,然後上了夾板,開了藥。讓外敷內服兩星期,到時候如果不疼了,就不用再吃藥,再過一個月,夾板就能拆了。

方立安聞言松了口氣,要是再嚴重點,就要打石膏了。大夏天的,打石膏約等於活受罪。

等這邊處理好,才十一點出頭,她又帶向紅梅和周老太去醫院食堂吃飯。四菜一湯,兩葷兩素,婆媳兩吃的滿嘴流油。

吃完飯,方立安把盤子收拾了,讓她們在這裏坐著等自己,她出去買點東西。廁所就在旁邊,要去的話,喊人幫個忙。

她騎自行車去縣城的百貨商店,打算買點營養品,老人家養病,總得吃點好的。看家裏的情況,估計自己平時寄回來的錢都被周老頭攢了起來。早該想到的,過慣了窮日子,但凡有點錢都要存著。

方立安的目標很明確,買了一罐麥乳精、一罐奶粉,稱了兩袋蘋果。麥乳精是給周老頭補營養的,奶粉是給周老太補鈣的,蘋果一袋給周老頭、周老太,另一袋是給開拖拉機的老鄉的謝禮。

等她回到醫院食堂,時間才過去半小時多一點。

向紅梅看她拎著左一罐右一罐,左一袋又一袋,也不知道這裏頭有沒有自己的份。

方立安見她眼睛都盯上面來了,真擔心她用眼神把袋子灼個洞。想了想,拿出兩個蘋果在衣服上簡單擦了擦,給了她和周老太一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