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第2/2頁)

老規矩,“我需要查看你的記憶再做決定。”

老漢老實巴交的點頭,“應……應該的。”

方立安:“系統,扣除十點靈魂之力查看委托者記憶。”

“……”系統不發一言,一段記憶展現在方立安的腦海中。

果然,如他所料,老漢出生在建國第六年,1955年夏天。他是家裏老四,上面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後面還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

兄弟姐妹八個,在當時並不算多。那個年代條件不好,小孩子成活率不像後世那麽高,一不小心就夭折了,老漢上面兩個姐姐中的二姐就是出生不久發燒沒了的。

那個年代養孩子,有口吃的就行,哪像後來,條件好了,娃從媽媽肚子裏就開始接受胎教。

老漢就是這麽長大的,打小跟著大哥大姐漫山遍野找野菜,幫家裏幹活,小小年紀就被繁重的農活壓的苦不堪言。

上面有大哥,下面有小弟,他在中間就比較透明。大哥是長子,以後要給爹媽養老的,爹媽自然看重。兩個弟弟,大一點的外表木訥,內裏精明。小一點的心思活泛,嘴甜,爹媽更疼愛些。

老漢就是那種看著傻,其實也真的傻的老實人。

至於大姐和兩個妹妹,反正將來是要嫁到別人家的,爹媽自是不會多看重,天天給家裏幹活,教她們要對哥哥弟弟好,以後嫁了人還要靠娘家撐腰。大環境如此,算不上極品。

只不過老漢太老實了,有活兒蒙頭就幹,有事蒙頭就上,爹媽一聲吆喝,別說錢財了,心窩子都給掏出來。

老漢娶的媳婦也是個憨厚人,一家子老實頭,可不就被吃的死死的。兩人因為只知道幹活,有了孩子也不知道,連續掉了兩個才艱難的生了個男孩兒。分家的時候兩袋糧食、一間破茅屋就給打發了,大頭都在大哥和弟弟手裏。他老實慣了,不爭不搶。

後來,老漢的媳婦生孩子難產沒了,他也沒再找,一個人帶著娃又當爹又當媽。兒子不像他,也不像他媳婦,一家子的心眼兒都長兒子一個人身上去了。不好好念書也就算了,成年之後也不好好幹活,整天遊手好閑,開口閉口就是問他要錢。

誰家願意把好閨女嫁給這樣的小子,最後也不知道從哪兒勾搭來一個不三不四的女人,兩人搭夥過日子,吃喝都靠老漢。可憐老漢一把年紀又要打工賺錢,又要回家伺候兒子一家三口。

他這一生,前半生為大家庭幹活賣命,後半生給兒子當牛做馬。一輩子忙忙碌碌沒個消停,五十多歲就給累死了。

看完了老漢這一世的記憶,方立安也不知道該說什麽。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好像也不全對,人家勤勤懇懇幹活,也沒幹別的,只不過對家裏人沒心眼罷了。

沒分家的時候,從不偷奸耍滑,一心為這個大家庭,結果撈著什麽好了,給兩袋糧食就完了。他那大哥和兩個弟弟剛分家沒多久就起了新房子,要說是他們分家後自己掙的,方立安可不相信。

分家後,夫妻倆都是勤快人,要是順順當當的,日子也能紅火,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能想到媳婦生個孩子就沒了。

最讓人心寒的是,孩子媽生產前不舒服,本來是打算去醫院看看的,結果家裏沒有錢。

家裏的錢呢?被小弟借去做生意了。

去要錢的時候,小弟怎麽說的,生意失敗,錢賠光了。

老實人就急了,賠光了?那你借我家的錢怎麽辦?

小弟一臉無奈,“只能以後有錢再還了。”

老漢的媳婦還等著去醫院,讓小弟少先還一點急用。

小弟只會哭窮,家裏窮的揭不開鍋了,哪還有錢。口口聲聲,“女人生孩子哪裏需要去醫院,你看咱媽,咱大嫂,你弟妹,哪個生孩子的時候去醫院了,就二嫂金貴?”

老漢不明白,方立安可是看得一清二楚,這人哪裏是沒錢,明擺著就是欺負老實人。

估摸著老漢自己臨了也幡然醒悟了,不然怎麽有這樣的執念——過得好點,活的自私點。

簡單又卑微。

第七卷 我是一個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