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第4/6頁)

更何況海洋地質學這門課,平時作業是要計入最終成績的,這位同學的作業沒做卻得了分,對其他做了作業的同學也不公平。所以方立安不假思索地拒絕了。

梁子就是這麽結下的,然後就聽說有人匿名舉報,外校生蹭課時擾亂課堂秩序,影響同學們學習。

學校對學生的教育自然高度重視,尤其當有外來人員影響本校學生學習的時候,學校必是要站在本校同學這邊,首先保障本校同學的權益。

等到了下一節海洋地質學課,教務主任宋智星早早地來了,他默不作聲地坐在最後一排,裝作旁聽的社會人士。

一節課下來,秩序井然,並沒有出現匿名者所說的課堂混亂的情況,而且,他發現那位被舉報的“外來人員”並不是什麽外校生,而是去年剛畢業的經管學院學生方立安。

宋智星記得很清楚,因為五年前就是他去港城做的招生工作。這位同學在校期間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師們心目中的“領頭羊”。

課後,他跟方立安聊了一會兒,關心一下這位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如今回到學校是想考研還是有別的什麽打算。

第一學府的學術氛圍濃厚,追星的同學極少,再加上方立安後來刪除了網絡上所有跟她相關的話題信息,所以學校裏知道她曾經是個歌手的人少之又少。

方立安記得宋智星,一個有趣的老北京,當初招生時,自己聽見他京味兒十足的口音差點淚奔。

聊了一會兒,大概知道了這位主任的最初來意,方立安想想也是,這麽名不正言不順地蹭課確實不大好。

一兩個學期就算了,她可是有長期“駐紮”此地的打算。於是,便把自己的想法說了——不考研,純蹭課,學無止境的那種。

宋智星聞言很是詫異:“你不回港城了?你的家人同意你留在北京?”他沒說的是,不就業,不搞學術,年輕人,你想幹嘛?家裏有礦?(方立安:有礦脈。)

當初招生時,方立安填寫的資料上,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再加上她的穿著打扮並非富家女那種從頭到腳的奢侈品,所以大家只以為她家境一般。

方立安:“謝謝老師關心,我打算在北京定居。”說著,好像想起什麽,“我想以校友身份為母校的教育事業獻出微薄之力,不知道該怎麽操作?”迎著宋智星疑惑不解的眼神,她說:“我打算捐十億人民幣給母校作教育基金。”

宋主任聞言,做出一個艱難吞咽的動作:“方同學,你在開玩笑嗎?還是我聽錯了?十億?第四聲?”

“沒有開玩笑,我是認真的,母校教授我知識,我也想回饋母校。”方立安從書包裏掏出本子和筆,隨便翻開一頁,寫上一串數字,撕下來遞給他,“這是我的號碼,您稍後可以讓學校這方面的負責人聯系我。”

“方同學,方便透露一下,這些錢……”宋主任想問這十億是哪來的,但又怕太直接,讓對方產生反感,以為老師不信任學生。

不過,說到底,本來就是不信任。一個二十出頭剛畢業的小姑娘,張口閉口就是十億,先不說她有沒有十億,就算有,這十億的來源難道不值得探究嗎?

“您放心,百分之百合法收入。”方立安不欲多說,留下電話就走了。她想要個聽課證,可以名正言順聽課不被舉報的那種。

宋主任的辦事效率很高,第二天上午就有人和方立安聯系了,彼時她正在上《材料加工工藝與設備》這門課,手機調的靜音,沒接。

課間,她給對方回了電話,約了下午一點在教學樓A201洽談。

今天上午第二課比較長,十二點一刻才結束,中間還要留時間吃飯。希望早點結束早點午休,不然下午聽課容易走神。

十二點五十八分,方立安背著書包來到教學樓A201,裏面滿滿當當坐了三十來個老師。陣仗略大,要不是宋智星叫了她一聲,她都要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

宋智星一一介紹,這些都是各個學院的院長、副院長,還有校長、副校長。

方立安謙遜地跟各位老師問好,心道:這架勢,頗有點磨刀霍霍向豬羊的意思。

她感覺的不錯,這三十多人裏,有一半是來看看剛畢業不到半年就能拿出十億捐贈的小同學長的什麽樣子,還有一半是沖著十億來的。

校長最大,校長先說話,無非就是表揚加感謝。另外,可能昨天的“合法收入”並不足以讓大家釋疑,今天就又提了一嘴。

方立安這次沒有拐彎抹角,把安松科技報了出來。安松科技運營至今,光納稅就不止十個億了,從利潤中劃十億給學校沒有任何問題。

如果不是考慮到學校可能更看重傑出校友的回饋而不是富二代的炫富,方立安更想說這是她用零花錢炒期貨賺的。她不大想暴露安松科技,在此之前,除了張媽,還沒別人知道這家公司是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