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3/4頁)

主持人當場宣布了復賽前十名的名單和分數,方立安作為第一名,以遙遙領先的成績進入了決賽。

決賽被安排在了十月二十二日,中間給了參賽者兩天的休息時間。

然而這兩天,方立安根本沒有休息,也沒有勤加練習。而是央求方老太太和付少爺帶她去看成人組的比賽。兩人完全經不住此妞的十八般花式耍寶,不得已帶她去了比賽場館。

成人組的比賽競爭異常激烈,參加復賽的選手有一百人之多,取前二十名進入決賽。參賽者不像少年組大多是青澀、缺乏經驗或者技巧不夠嫻熟的小豆芽。

方立安聽了整整兩天,和自己演奏過的曲目仔細比較,發現了自己存在的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有些音處理的不到位,有些點原來還可以這樣處理。她一一用錄音筆記下,打算等比賽結束,回家再做練習。

整整兩天,大腦、耳朵高速運轉,晚上回到酒店,摸兩下琴,稍作整改。

十月二十二日,決賽,當天上午九點,十名參賽者抽簽。方立安運氣比上次好許多,抽到了五號。不前不後,正中間。

然而,排在方立安後面的幾位選手瞬間感到亞歷山大,之前復賽的時候,他們聽了她的演奏,簡直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那水平,在他們看來,完全可以才加成人組的比賽了。這次他們排在後面,又要被比成渣渣了。

其實少年組裏除了方立安,還有兩個水平非常不錯的選手,他們今年剛好十五歲,分別來自法國和俄羅斯。因為年齡不夠,參加不了成人組的比賽,只好奔著少年組第一名的一萬美刀獎金去了。只是萬萬沒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半路竟然殺出一個勁敵,最最重要的是,這名選手才十一歲,潛力無限。

這兩人一個運氣不好,抽了一號,另一個緊挨著方立安,抽了四號。

因為復賽上,方立安選擇了難度較大的曲子突顯自己嫻熟的技巧。決賽上,這兩名有意與她一爭高下的外國選手也選擇了高難度曲目,其中,四號的比賽曲目還和她一樣。

這就有點尷尬了,兩個水平都很高的選手,相鄰的比賽順序,相同的比賽曲目。前一個人的成功演奏無疑會給後一個人帶來極大的壓力。

但方立安是誰?什麽樣的場面沒有見過?

她無視那名法國選手引發掌聲熱潮,在主持人的牽引下站定,擺好姿勢,開始。

帕格尼尼的《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模仿鐘聲的回旋曲》,俗稱《鐘》,是他向世人展示自己令人眼花繚亂技巧的最著名作品之一。這個樂章經常被單獨演奏,也被改編成其他樂器演奏的版本。雖然只有短短的九分鐘,但其中的各種艱難技巧,令人嘆為觀止,一度被人稱為專為炫技而生的小提琴曲。

然而但凡音樂,不可能完全依靠技巧存在,它有自己獨立豐富的情感。方立安平時磨煉技巧的同時,也感受著它想表達的情感,試圖去感同身受,將自己與琴、與曲子、與音樂合成一體,釋放出其中的感情。

以輕快“飛躍斷奏”的技法奏出淩冽、緊迫的氣勢開場,接下來高難度的“近馬奏法”技巧,創造出模仿鐘聲的特殊音效。隨後的對比樂段更加重了鐘聲,延伸出緊張的高音,像一個人緊緊盯著鐘看,時間的快速流逝和無所事事形成鮮明的對比,好比故事的一波三折和小說的一張一弛,隨著鋼琴的介入,給予主題更厚實的音響,從而使旋律顯得不再那麽緊張,亢奮中又含有柔情,雖然琴音越來越鏗鏘和大幅起伏,那一抹溫柔的漣漪,仍在聽眾心中蕩漾。最後,小提琴以急匆匆的回旋曲歸來,留給聽眾“逝者如斯夫”的喟嘆和警醒。

一曲演畢,台下觀眾回過神來,掌聲如潮水般紛湧而至,連方立安身後的樂團伴奏都起身鼓掌。方立安仿若被掌聲驚醒,她放下左肩的琴,垂下持弓的右手,屈膝行禮。轉身,感謝為她伴奏的眾人,這才被主持人領下台。

那名法國選手一直在後台聽她演奏,看她下台,經過自己的身邊時,忍不住開口:“Tu as fait une super performance!”(你的表演太精彩了!)

方立安尋著聲音“望”去,回以微笑:“Toi aussi, tu es super!”(你也很棒!)

沒想到眼前的華國小天使能說出一口流利標準的法語,法國小帥哥驚喜道:“Je peux avoir vos coordonnées”(可以給我你的聯系方式嗎?)

方立安:“Tu es venu Me Demander après le match.”(比賽結束後你來問我要。)

法國小帥哥還沒來得及說好,就眼睜睜地看著小天使被她哥哥拉走了。

付少爺簡直要被方小囡囡刷新三觀,一臉控訴道:“囡囡,為什麽哥哥不知道你會講法語!標準流利到能跟法國人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