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51(第2/3頁)

比如,徐海震遇害的地點應該是南區某化工廠,這工廠在江城南區,早年在江城很有名,還曾經是江城之光,後來因為汙染問題,被整頓查封,一直荒廢至今。

而金智忠在下海之前,剛好就是這個化工廠的一名電工。

等徐爍講述完所有來龍去脈,顧瑤這才輕聲問“對你父親下手的人是金智忠。”

“嗯。”

其實這一點,顧瑤早就從阮正新的“招認”中得知了,但那些口頭上的說辭遠沒有眼下這個實實在在的“物證”來的沖擊大。

顧瑤繼續問“這個南區廢棄的化工廠,你去過麽?”

“去過一次,廠子很大,的確荒廢很久,要在裏面找證據,起碼需要一個星期的時間。”

“那它一定占了很大一塊地,這些年一直沒有再開發利用?”

徐爍輕輕一笑“是不是很奇怪,連新聞上都很少提到它。”

顧瑤立刻升起警覺“你查到什麽?”

“它當年之所以成為江城之光,是因為它的規模和國際接軌,後來被政府查封,是因為它的汙染,給江城造成重創。那之後幾年內,江城周邊的工廠搬走的搬走,關門的關門,又過了幾年,江城才重見藍天。只不過天可以變藍,水源和土地的汙染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治理好的。”

顧瑤的神情凝重起來。

的確,如果工廠的排汙做得不到位,就會有汙染飲用水的風險,一旦飲用水被汙染,會直接進到市民的口中。

“有很多人因為工廠汙染而生病?”

“是癌症。”

這三個字輕輕落下,屋裏瞬間陷入沉默。

顧瑤的頭皮跟著陣陣發麻,直勾勾的看著徐爍,半晌沒有言語。

癌症,這種病雖然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人類發現,可是這兩個字差不多是在二十年前,江城的老百姓才漸漸認識它,突然聽到有人提起,還會一臉茫然,癌症是什麽病,這個“ai”字怎麽寫?

到後來,生活裏聽說有人得了,會跟著心裏一跳,大概知道這種病很少見,患病的概率不高,得了它就只能認倒黴,只能等死。

再到現在,身邊得這種病的人越來越多,一旦有人去世,去問一問,就會發現很大概率是因為癌症而死。

當然,這樣的情況不只在江城,它就像是一種潛在病毒,蔓延在發展迅猛的大城市裏。

有人說和空氣質量有關,有人說和平日吃喝有關,所謂“病從口入”,直接吃進嘴裏的東西遠比吸入的空氣來的致命。

思及此,顧瑤暗暗吸了口氣,低聲問“這些年江城罹患癌症的人數越來越多,不會也和這件事有關吧。那廠子不是查封十幾年了麽?”

“的確查封十幾年,但是直到現在,那廠子附近的水源裏依然見不到魚蝦。廠子查封前期,那附近有幾個村鎮,是當時有名的癌症村,村鎮裏有很多年輕人,他們很多人都有了下一代,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癌細胞都有遺傳給後代的幾率。”

徐爍邊說邊用手機搜了一篇文章給顧瑤看,文章的內容倒是和工廠沒有關系,反而提到江城南區幾個村鎮因為房產改革和土地收回,而令這些村鎮的村民一夜暴富,很多村民拿了拆遷款和土地回收的費用就搬進城裏,還有不少人下海做生意,成績斐然。

看到這裏,顧瑤早已細思極恐。

“你是說,政府發現問題之後,就用收購土地的方式,讓這些村民們搬走?”

“其實在政府出面之前,那家化工廠已經從村民手中拿走了一大片土地的使用權,如果不是事情一步步擴大,也不會驚動政府徹查。不過這些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時候網絡還不發達,就算這家廠子有問題,有確鑿的文件證明,也不會錄入在網上,都是紙質文件,根本無處可查。”

“所以,就算現在再去驗那邊的泥土和水源,拿到證據,也不能直接證明和那家廢棄多年的廠子有關。”

“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人證物證,時間久遠,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徐爍輕描淡寫的略過,忽而話鋒一轉“不過也有很多村民因為這件事發家,有幾個拔尖的,現在還成了江城的名人。”

顧瑤一怔。

只聽徐爍問“話說回來,你有沒有問過顧承文,他起家的第一桶金是哪裏來的?”

另一邊,南區分局也突然接到報警電話,說是郊區的療養院走失了兩名病患,已經超過了二十四小時,院方四處尋找無果,只得報警處理。

按理說這原本會先交給民警處理,不會驚動到刑警隊,只是夏銘剛處理完案頭工作,走出刑警隊大廳透氣的時候,剛好聽到同事在聊這事。

還真是巧了,這走失病人的療養院正是王盟生前每周都要去一到兩次的那家。

夏銘跟同事問清了情況,把登記資料掃了一遍,發現其中一名走失男患者常年行動不便,連生活都無法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