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第2/3頁)

這筆生意說大不算很大,但也不小,畢竟是金貴藥材,要投入的本錢多。謝士騫把錢投進去,前後折騰了半年,貨拿回來看著是還可以謝士騫當時還挺高興的,覺得這些只要出手能有至少四成利。

他收了他那筆貨,陸續出手,當時是把錢賺回來了,誰知過了沒半個月就出了事,有人從藥房買了救命參回去,沒吊得住命,人死了。

砸下重金買參的鬧,起先藥房還說人參也不是包治百病,結果沒過多久又出事……

鬧過來的說藥房賣假參,藥房哪肯背這個鍋?他們找了好些個德高望重的來看,結果自家備著的人參真假參半,且是假的多。作假的估摸也是行家,做得極好,別說一般人,幹這行的不仔細點都能被騙過去。

這下坐實了藥房賣假參害命,事情一下就鬧大了,藥房後面的東家慌得不行,肯定把給他供貨的扯出來,就扯出了謝家。

把謝家扯出來,事情就更嚴重了,畢竟拿回來那批貨一家藥房吃不下,結果就是這事在省內都掀起了軒然大波,陸續有苦主找上門來。

生意是謝士騫談的,必然要謝士騫出面去解決,謝士騫立刻去找他朋友,結果已經找不見人。

那還有啥說的?

人家看準他著急想賺錢,又吃準他年輕吃過的教訓不多,找來的是個他不懂的買賣,又在中間下了好多套……謝士騫想賺這個錢,可不就搭上去了。

他認為自己也是苦主,是被人處心積慮的設計了。

他說再多不好使啊,人家只當你是詭辯,根本不聽,不光喊來衙門抓人,還要你賠錢賠命。地方上一把手在前幾年就換人做了,最新調過去的這個也聽說了一些事,他知道世子跟謝家這邊也就是個面子情,其實關系沒那麽好,果斷把這案子的關鍵人謝士騫給抓了。

要是尋常糾紛,那是民不舉官不究,這次事件牽扯實在太大,其中還搭上幾條人命,哪是賠點錢就能善了的?

基本上,謝士騫已經搭進去了,他爹謝老爺也未必能保住,這年頭犯了重罪本就講究個連坐,別說他還是當家人決策人,家裏生意做了假,他能摘得幹凈?

事發之後,謝家上下哭作一團,都在罵那個下套坑他們的,認為衙門應該去抓那人,抓回來殺他千百回都不過分。謝家人覺得冤死了,還幻想著賠錢了事,謝老爺比內宅婦人見識廣些,他心裏門清,這案子牽扯到人命,就算謝家是被人誆騙了,說一千道一萬貨是從謝家出去的,謝家沒看出那是假參賣出去害了人命,正常流程走下來他們肯定完蛋。

朝廷雖說有律例,在很多地方規定都比較粗略模糊,如果沒有明確規定的時候官老爺斷案多半是根據傳統和經驗,前人這麽做,後人照著學。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就是傳統。

苦主那頭不肯下葬,棺材擺在衙門口,官老爺頂得住這壓力?

這封信說是十萬火急送來一點兒不假,謝老爺心知如果沒有養子出面這次恐怕要完,他甚至把十九年養育之恩都擡了出來,看那意思就是讓謝士洲幫這一回,只要這案子了了,以後他也不再欠謝家恩情,他們兩清。

人都這麽說,站在謝士洲的立場一口回絕說不過去。

可這個案子也真的很不好辦,牽扯到人命,絕不可能輕輕松松就放過去的。哪怕以他的身份來說要安排操作其實也不難,可做人不得講個良心?幫忙也得有個章法原則。

看過信後,錢玉嫃就明白相公為啥皺眉。

“你打算怎麽做?這事咱插手嗎?”

這會兒功夫,謝士洲心裏大概已經有了想法,他道:“信上是這麽寫,到底屬不屬實還要核查,謝家要真是被人設計誆騙了,他們是無心害人只是失察之過,這事還有緩和余地。只要能抓回真正的禍害殺他給苦主出氣再讓謝家這邊重金賠償,虧點錢至少把人保住。如果說情況不像信上寫的,該吃牢飯的吃牢飯去,只能盡量少牽連。”

謝士洲是這麽想的,還打算去跟王爺爹商量看看,他見過的案子多,更清楚該怎麽操作既不寒了苦主的心又能救下謝家的人。

“我去我爹書房,可能要很晚回來嫃嫃你別管我。”

錢玉嫃跟到屋檐下目送他出去,等瞧不見人了才倒回來坐下,嬤嬤走到一旁問世子妃在擔心嗎?

“有一點,倒不是擔心謝士騫他們,我怕老太太不好。好好的生意做著突然出這麽個事,攤上人命不說搞不好一家子都得搭上,不得是天大的打擊?任誰遇上都要慌張,別說她一把年紀。”

嬤嬤安慰道:“底下人最會看貴人臉色,誰不知道世子爺跟謝家其他人都不親近但是對老太太和太太很是記掛?衙門辦案會考慮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