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4/4頁)

錢玉嫃是會順著杆子往上爬的,皇後這樣說,她還撒起嬌來:“除了皇上、太後娘娘和王爺爹,就只有您這麽說,我喜歡您。”

一般人在皇後面前是不能我啊我說話的,皇後也知道她從民間來有很多不習慣,加上這話她聽著很實在,並不冒犯,也不欲與之計較。

那種感覺該怎麽說?

就好像其他人恭維你太多,忽然見著這麽個實誠的娃,還挺稀罕。

皇後都沒去糾正她,又問:“這樣就喜歡本宮了?”

錢玉嫃看著皇後小聲說:“我看見您就覺得您放出來的都是善意,不怕告訴您,前天跟回娘家來的郡主姐姐起了口角之後,就聽說王妃進宮來了,接著有懿旨發來府上,我昨晚睡覺都不踏實,睡著了還夢見王妃搬了救兵要治我,讓進宮來罰跪呢……”

錢玉嫃真就是一本正經說的,皇後聽了險些笑出眼淚。

她忽然想起太子小的時候,也是個活寶,等上了十歲就變成小大人一個,不像以前那麽好逗。燕王這個兒媳婦有意思,皇後喜歡聽她說話,她身上沒有京中許多女孩兒有的拘束,讓人感覺自由。

進宮三十多年了,皇後最懷念的就是當姑娘那會兒的自由。

皇後拉著她問了很多,問她是怎麽跟洲哥兒認識,以前在南邊又是怎麽生活的?來京城習不習慣之類。

錢玉嫃也都說了,還告訴皇後娘娘她覺得燕王府什麽都好,非要說有什麽不習慣的,就是吃這一口:“相公這還後悔呢,說那會兒讓王爺爹催著匆匆忙忙就上了京城,早知道該帶倆廚子一起走。”

怕皇後娘娘誤會,錢玉嫃還補了一句:“不是說京菜就不好吃,是皇上治下山河萬裏從南邊到京城來坐馬車都要那麽久,這不光是口味,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相差都太大了,乍一離鄉,還沒習慣。”

“好了,本宮明白你的意思,京菜吃不習慣,那你待會兒領個廚子回去。”

錢玉嫃在坤寧宮陪了皇後半日,回去不光帶了廚子,還領了一串送賞賜上王府的宮人。至於皇後,她在午後去了壽康宮,告訴太後說今兒個把洲洲媳婦兒召進宮來看了看。

太後本來不是很有精神,聽了這話,問她覺得如何?

“怎麽說呢?依兒臣看來,那孩子出身雖然不高,教養還是不錯。可能從前受的拘束不多,性子比較鮮活,平時來個人說幾句就感覺無聊不想再聽,她進宮來待了半日,臨走時兒臣還挺舍不得的。”

太後點點頭:“他兩個都會逗趣,哀家看了也稀罕,還指著他多進宮來,結果那天過後沒聲響了。”

“剛認回來,事不少吧。”

“小五都回宮了,還能有什麽事?”

皇後抿了抿唇,有些猶豫的樣子。

看她這樣,太後一挑眉:“皇後你有話就說。”

“昨個兒燕王妃進宮來,同兒臣說了一些,大抵是講她同洲洲媳婦兒處得不好,要不兒臣怎麽會想見一見人?今兒個見了侄媳婦,感覺那孩子不難相處,倒是不明白她們怎麽會起了摩擦。”

太後一聽這話就不高興。

“我二十年前就想收拾她!燕王府險些絕嗣,能純粹是因為圍場那出?前面那些年她幹嘛去了?當時王府裏頭得有四五個女眷,那幾年間就沒一個平安生下兒子,不是王妃的過錯?”

“當初是燕王拉著,說已經這樣了,怎麽追究都於事無補,又說留著王妃替他管好府上的事,他能少操點心……要不依哀家的意思,她就該去皇家寺廟裏誦經念佛去。”

“真不想提這些舊事,提了生氣。左右皇後你不準跟她攪和,哀家倒要看看她能翻出什麽花,她要敢折騰燕王唯一的子嗣,看我不扒她的皮!到時候新賬舊賬跟她一起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