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通商

一番見禮後,天正帝才對著太後道:“幾年不見,純安比當初可是穩重不少。”

太後一聽這話,就知道自家兒子這是將純安當作心愛的臣子而不是後輩對待。不然對女子哪裏會用穩重這個詞。不過,這樣的結果應該正是純安所盼的。

之前她和皇後對著阿華噓寒問暖,只顧著阿華的身體,卻是沒有注意到其他。如今聽了天正帝的話,細細打量,確實發現比以往,阿華更加沉穩內斂,就像是浸淫朝堂多年的老臣,之前淩冽的氣勢已經不見,取而代之的是穩重平和,再加上身上濃濃的書卷氣,極為讓人舒適。

“這麽多年,有了長進,也算是不負陛下當年的期望。”太後笑道。看到如今有了出息的後輩,她自是開心,而且這個後輩還是她親近的孩子。

“不只是沒有辜負朕的期望,而且比朕預想的要好太多。”天正帝想到這些年陸若華在兩地的政績,眼中便露出贊賞的神色來。

“是陛下信賴臣,給臣機會,索性臣沒有辜負陛下隆恩。”陸若華一臉慶幸地拱手道。

天正帝聽了這句話後果然很是高興,道:“朕聽說如今的宛城已經有塞上江南的美譽了?”

宛城是陸若華的第二次外放的地方,位於邊疆,地處荒涼,且時常有戰事發生,雖然此地情況不好,但是卻是重要的關隘,天正帝十分看重。不過此地到底比不上江南富庶,又比不上中原意義遠大。不僅極難出政績,而且還會因為守不住城池等事被朝廷降罪。

在此之前,天正帝看中的兩人都不願意接手宛城,陸若華也是臨危受命。

“朕聽說你將平江的水引到了宛城?”天正帝感興趣地問道。塞上江南絕不是虛言,他之前聽手下的官員稟報過,宛城的稻谷產量確實可以和江南媲美。

“回陛下的話,正是。臣帶領百姓挖溝渠,將平江的水引到宛城,宛城日後再不會□□旱困擾。”陸若華回道。

天正帝聽陸若華輕飄飄的幾句話帶過,但是他知道這背後的艱辛就是寫成一本書都寫不完。平江離宛城並不近,這一路開溝挖渠除了要實地勘測外,如何讓百姓出工去修渠才是一個大問題。要知道,宛城這三年並未伸手向朝廷要過銀子。

這麽想著,天正帝就將心中的疑問問了出來,道:“宛城的百姓是如何願意出工修渠的?”要知道修渠可是個苦差事,當年隋煬帝修運河的時候,就激起過不少民憤。

“啟稟陛下,一是因為宛城情況確實不好,百姓也想要過好日子,這修渠引水是唯一解決宛城困境的辦法;這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臣給了百姓足夠的工錢。”陸若華笑道。錢這個東西真的很重要。修渠是大事,百姓累得要死,卻是白做工,換誰誰都不願意做。有了足夠的工錢,百姓日子有盼頭,生活有了保障,自然願意盡心修渠引水。

“錢是哪來得?”天正帝趕緊又問道。還是那句話,這些年陸若華並未伸手向朝廷要過錢。

“臣之前跟陛下上奏過,臣開通了邊市。”所謂邊市,便是邊疆之市,在此,大燕的商人可以和別國的商人交易。譬如以茶葉和鹽交易馬匹。

“邊市?”天正帝聽到這句話後不由有些疑惑,道:“這邊市的作用如此之大嗎?”突然,天正帝想到什麽皺眉道:“你是讓官府的人去做起了商賈的生意?”要知道大燕不是沒有邊市,相反,北疆南疆都有,特別是北疆,那的馬市,是大燕優種戰馬的主要來源。可就是如此,也沒有聽說哪個邊市可以讓地方也跟著富庶起來的。畢竟這樣的市集,得利最多的還是商賈。但是大燕律有明確規定,官府不得從事商賈之事。

“臣豈敢違反大燕律例。”陸若華趕緊澄清道:“臣只是劃歸出一片地方,引進各地的巨商,在這一片地方,各家商鋪每年上交商鋪租金,商鋪只租不賣,臣是靠這租金得來的銀錢去修渠的。”

“有這麽多的商人願意去宛城做生意?”天正帝有些不信道。宛城地處邊塞,又是荒涼之地,怎麽會有這麽多巨商願意過去做生意。

“有的。宛城雖荒涼,但是卻是邊關要塞,北靠北遼,西面是西涼,南面是咱們大燕,東面是金國。北遼多戰馬,西涼盛產各色珠寶玉石和香露等,東面的金國卻是擅冶鐵,鐵器鋒利。而咱們大燕最為富庶,絲綢,茶葉,鹽,瓷器,糧食等都是它們追捧的東西。”

“大燕各地的巨商願意來此處,有兩點原因。一是因為臣免去了他們的的三年賦稅,這個臣上奏後朝廷是批準的;二是因為他們可以從中謀利。”陸若華看不只是天正帝,在場的人都有些不明白,解釋道:“陛下試想,若臣是販賣絲綢的商賈,在此地臣不僅可以不交稅就賣掉綢緞,還可以將北遼,西涼,金國的特產販賣到大燕各地。要知道在宛城,進到這些貨物的價格一定十分便宜,但是這些東西若是販賣到京城和江南富庶之地,甚至可翻上兩到三倍的價格,高者如香露可達十倍,他們怎能不願意來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