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第2/3頁)

不僅如此,這也拉開了新的訓練課程的序幕——魅術。

據說四年級的三院課程已經快要結束了,等他們結束,三年級的才會正式開始。

而鳳十二和姚玉容比較特殊,因為他們除了月明樓的訓練,還要參加書院的課程,所以訓練時間不和其他人一樣。

其中鳳十二比姚玉容更特殊——他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參加月明樓的訓練了。無缺院的搏殺課程,已經改為了謝溫親自教導的“君子六藝”。

但姚玉容卻被勒令必須參加紅顏坊的各種課程,不許落下。相當於男人要當,女人也不能落下。

不過這四年來,她基本上已經摸清了謝家的底細和月明樓的整體勢力,也明白了當今天下的大致格局。

她清楚地意識到,如果想要搞事,憑借自己一個人,實在是太難了。

她需要謝家的殼子,需要謝家的“勢”,因為在這個寒門無貴子的時代,謝家這個名字,就已經代表了太多太多。

幾乎就像是,一出生就已經在終點一樣。

而自從鳳十二和姚玉容出門頻頻遭遇圍觀,而且圍觀的人數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誇張的時候甚至堵塞了整條街道後,九春分就和姚玉容商量了一下,覺得這樣的聲勢不利用一下,實在有些太可惜了。

畢竟,他們現在很缺錢。

雖說謝家每個月都會發些“零花錢”,但以後若是想要搞事,自然是錢越多越好。

姚玉容便讓九春分制作了“符票”,他自己有一半符,而另一半符復制多份,就是“門票”,想要偽造的人,不知道九春分的符是如何模樣,到時候檢驗的時候自然就對不上,防偽功能十分優秀。

而只有購買了門票的人,才有權利等在書院門口,就近拉起人墻,確定能看見他們,運氣好的話,還能跟他們說話。

沒有門票的人,就會被謝家的家將們擋住,只能遠遠圍觀,看著他們的牛車經過。

一般來說,有閑錢購買這種東西的人,家裏多少都很有錢。大部分是商人,也有小部分是貴族——那種沒法跟謝家正常搭上關系的小貴族。

而如今,姚玉容已經記住了他們所有人的名字。

因為,他們不上不下,卻正好是這個社會的中堅力量。

真正窮得吃不起飯的老百姓,努力活下去都努力不過來,哪有閑心來追著人跑?這些有空來圍觀的人,家境顯然大多都不錯,起碼溫飽不愁。

這些人,才是這個年代輿論的中心啊……

雖然按後世的成分劃分,他們不算無產階級,而算是小資產階級。

但脫離時代發展硬套理論,也只能是空中樓閣。

只是,有一個道理是古今通用的——輿論就代表了民望,民望就是民心,而只要你掌握了話語權,你就可以輕易的操控民意。

這個世界的高門大族,沒有一個人把所謂的平民們放在眼裏。只有姚玉容清楚,人民群眾在貴族面前,看似羸弱,怯懦,可實際上蘊藏著多麽強大,甚至可怕的力量。

只要將他們凝聚在一起,他們就能輕易掀翻所有擋在面前的一切。

而在這個沒有網絡的年頭,所謂的名望,聲勢,都必須要一點點的積累造勢。

世家大族對此天然極有優勢,他們地位高,權威重,又掌握著話語權,三分的東西誇成五分,普通人家就覺得起碼能七分起步。

姚玉容記得後世有人問過,為什麽魏晉時代的風流人物最多?

一部分是因為亂世原本就容易出英雄,的確有些厲害人物,但也有一部分是因為……當時選官的主要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這個制度的評選標準,很大程度上就是看一個人的聲望。

輿論說你好,你就好。而輿論從哪裏來?吹唄。

基本流程就是,一個地位頗高,說話頗有分量的前輩,評價一句“這個少年真是好”,然後你家吹吹我家少年英才,我家吹吹你家奇特雄異,大家都是世家子弟,開開心心,快快樂樂,吹出名聲來,就能一起攜手去當官了。

而南秦的情況,和魏晉也差不多了。雖然沒有正式的九品中正制度,但基本上也就是靠世家舉薦。

都說寒門無貴子,但寒門也是貴族,只是比較落魄的貴族而已,真正的平民百姓,連自稱寒門的資格都沒有,就更別說出頭了。

而瞧見對面他們相握的手,紅藥不以為意。月明樓裏的女孩子,都不怎麽介意這種在外人眼裏過於大膽的舉動。

她只是嘆了口氣,說道:“唉,人人都以錢為穢,偏你從不避忌。如今知道的,說你是為了維持秩序,不知道的,背後裏說不得就要嚼舌頭,說你堂堂謝家子弟,還爭這些蠅頭小利,以身為貨,賣身取利。”

姚玉容仔細想了想,“其實後半句他們說的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