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羅宋湯

沈小甜聽到了羅宋湯的故事,是在陸辛吃完了一碗米飯之後。

男人看著那一鍋紅紅的湯水,對她笑了一下:

“羅宋,其實就是俄羅斯的國名兒音譯過來,咱們看韋小寶裏面,不是管他們叫羅刹人麽,一個意思。俄羅斯人的紅菜湯你知道吧?其實吧,更早,那就是烏克蘭人的亂燉菜,裏面放了紅色的紅色的菜頭,把湯熬紅了,就叫紅菜湯,我在漠河那邊還吃過他們做的紅菜湯餃子,這玩意兒正經說,只要放了紅菜頭、紅菜葉子,它再放啥都叫紅菜湯。那就,保爾柯察金那個時候,你知道吧,很多人就跑來了上海,開了西菜館子。”

沈小甜當然看過《鋼鐵是怎麽煉成的》,大概明白陸辛說的就是俄羅斯十月革命之後了。

“一開始呢,開西菜館子肯定是洋廚子麽,金頭發、棕頭發,藍眼睛高鼻梁那種,後來上海那邊洋人越來越多了,都愛吃西菜館子,上海本地有錢人呢,也愛吃西菜館子,那怎麽辦呢?就有了另一波兒廚子……你聽過,闖關東吧?”

沈小甜點點頭,東北和山東常被當兄弟,這些年東北人入關討生活也常愛來山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自清末開始的“闖關東”,那段時間的山東乃至整個黃河中下遊都不太平,旱澇頻發,又打著仗,從義和團到外國人都沒停過,所以人們希望能出關到東北,至少肥沃的黑土能讓他們有口飯吃,起初是不行的,可是朝廷腐朽,沙俄侵邊,不行也得行了。

陸辛“闖關東呢,就有很多山東人跑去了海參崴,那地方你肯定也知道……就有很多的山東人在那兒學了做俄羅斯人的菜,後來這些山東人也到了上海討生活,就成了西菜館子裏的廚子。”

“這些人多聰明啊,到他們手裏,啥菜也得走他們的規矩。紅菜湯裏面得放什麽?牛肉,紅菜,牛肉貴,紅菜得進口,這幫山東廚子們摸摸腦袋,得了,紅菜改了西紅柿,沒有西紅柿放西紅柿醬,牛肉改了香腸不就便宜了,再說菜,你們這叫大頭菜,別的地方叫卷心菜,切了塊兒扔進去。現在生活又好了,牛肉好歹是回來了,就成了這個樣子。”

舀湯的大湯勺在鍋裏打了個轉兒,撈上來了兩塊燉得酥爛的牛肉。

“怎麽樣?往上一數,想成就這一碗湯,有咱們割了海參崴、有日俄大戰,有闖關東,有俄羅斯那邊兒保爾柯察金,還有大上海那兒洋人都跑過去……幾十上百年的功夫呢,都在這個湯裏了。”

看著自己的碗裏又被添滿了湯,沈小甜笑著說:“還有咱們現在吃得起牛肉了。”

“對對對!”陸辛點頭,“當老師的就是當老師的,腦子真靈啊!”

沈小甜端起碗,一口喝掉了大半的湯水,放下碗,她說:

“其實照這樣說,我也不過是這碗羅宋湯,我外公大學還沒畢業就去了大西北,在那兒一待十幾年,娶了我外婆,生了我媽,後來沽市要把學校搞起來,就想起了我外公這個曾經的全市高考狀元,把他找了回來。

“我爺爺本來是北京人,也是下放知青,最後就留在了下放的地方,一心想把我爸培養出來,我爸讀了大學被分配到了國企,就來到了沽市這個小地方。

“我外婆身體一直不好,為了生我媽遭了大罪,我外公前面收到了讓他回來的信,第二天她就去世了。回了沽市,我外公是希望我媽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可他忙著從無到有把一個學校搞起來,有多少時間能管女兒呢?

“說起來,我爸會被調到沽市這邊,還是因為那時候流行辭職下海,當時二輕廠的技術科一圈兒人都被一家民營廠子給挖走了,他才會剛畢業就來了這兒,認識了我媽。我外公是學校的校長,教過的學生足有幾千上萬,這些都是人脈,我媽又長得好看……才剛認識幾個月,他們就結婚了,結婚剛一年就有了我。

“然後就是國企改制,工廠的人要分流,我爸不願意就此脫離國營企業,成沽市的一個小老百姓,就寫信給他的大學同學,他的大學同學是個女的……我爸跟我媽離婚之後,就被調回了北京,過了兩年,就跟他那個同學結婚了,兩個人還生了一個兒子,沒過兩年,我爸升了主任,他們又離婚了。

“我媽呢,去了廣東,跟著我一個表舅做生意,先是倒買倒賣的行當做了半年多,正好九七了,去香港容易多了,她有錢就去逛香港那些高档百貨店,提升眼界,學習潮流,因為眼光好,就給廣東的一個服裝廠往返香江做買手,慢慢地,她有了貨源,有了客源,自己在廣東開起了名品店,一家,兩家……

“上山下鄉,九年義務教育,改革開放,國企改制,香港回歸……有時候我們說起這些已經發生的事情,好像就是在說一個和自己沒關系的名詞,可仔細想想,我們都像這一碗羅宋湯,是時代決定了,裏面放的是紅菜還是番茄,是火腿還是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