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更(第2/3頁)

哪兒跟哪兒的事兒呀,魏時老實的搖了搖頭,“學生不知,是大伯在信上說的嗎?”

他都不知道的事兒,按理來說,大伯也應當不知道,除非是李家寫信到燕縣那邊說了這事兒。

而大伯肯定是從父親那裏得到的消息,又告知老師。

只是為什麽不跟他說呢?好歹他也是當事人不是,還是怕他會因為這事兒分心。

“是李子成的嫡幼Ⅰ女,大你一歲,模樣我沒見過,不好說,你要是有這個想法的話,可以去打聽打聽。”

“不不,弟子沒這個想法。”魏時不是對李家的姑娘有什麽偏見,而是怕麻煩。

這李家姑娘是母親的親侄女,他跟母親的關系又那麽尷尬,姨娘和母親之間也是各種糾結,所以娶哪家的姑娘都不能娶李家的姑娘。

雙方都麻煩,何苦呢,你不高興,我也不高興的。

沈舟瞬間就笑了,“老夫跟你大伯就知道你小子會這麽說,所以這事我們倆都沒同意,你父母那邊還拖著呢,但你也知道,一旦私底下交換了庚帖,那事情就不好處理了。”

魏時也不是完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一些婚嫁上的常識他還是知道的。

所謂庚帖,是寫著姓名、籍貫、生辰八字和祖宗三代姓名的帖子,一般是有意向定親,但是還沒有走定親這個儀式的男女,才交換庚帖。

交換完庚帖,雙方合一合上面的八字,下一步就是定親了。

生辰八字對古人來說何等重要,只要交換了庚帖,在兩家人這裏,那就等同於是把親事定下來了。

魏時皺了皺眉頭,父親和母親確實是有這個權利給他交換庚帖,有權利給他定下親事,哪怕他本人並不樂意。

且不說母親怎麽會同意這種事情,關鍵是這事兒要怎麽解決。

“拖是拖不了太久的,要想從根子上解決這個問題,那就只能是你跟旁人定親,有了名分,其他人就不能在這個事情上做文章了。”

這事兒沈舟和魏成早就想過了,就是沒想到李家這麽快動手,而且魏仁夫婦也這麽痛快的就應下來。

“這確實是從根子上把問題解決了,但婚姻是一輩子的大事,我雖然沒想過娶李家姑娘,但是也沒想過草率的同另一個人定親。”魏時有些頭痛。

這件事兒上他確實有些偏理想主義了,總覺得就算不能談戀愛,但是在定親之前,總也得有些了解,兩個人的性情合得來才行。

這年頭,女子的名節何等重要,他自娶了親,就斷然不會同人家合離,更不要說休妻這種事情了。

打定主意要從一而終,那總得找一個彼此有好感的吧,不然的話,日子要多難過。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兩害取其輕,就看你自己怎麽選了,不管是老夫,還是你大伯,我們都只能說是一些意見,最終下決定的還是你自己。”

沈舟不了解李家姑娘,但是對李家還是有些了解的。

一個江河日下的家族,名聲和家風都不怎麽樣,除非出一個驚才艷艷之人,否則的話,這頹勢是改不了的。

魏成也頗反對這門親事,而且態度非常的堅決,在寫給他的信裏頭就表明:不惜跟李家撕破臉,也不想讓魏時娶李家的姑娘。

這就有意思了,他相信老友不會無緣無故如此,李家有可能比他認為的還要……差。

“這事兒大概有多久了?我沒聽大伯在信裏提起過,是最近的事情嗎?”

“那倒不是,得有兩個多月了,一開始沒告訴你是怕你分心,想著往後拖一拖的,這段時間,我也請你師母好好的琢磨了一番,看哪家的姑娘合適。”

沈舟頓了頓,這種類似於保媒拉線的事情,他還是頭一次做。

“夫人那邊確實有個比較合適的人選,不過這事兒有些不一樣?”

“怎麽個不一樣法?”

“得你們倆見個面,聊聊天,稍微熟悉一些,才能做決定。”

這要是別人家的姑娘,沈舟肯定就讓夫人給拒了。

哪有提這種要求的,八字還沒一撇的事兒,男女雙方就要見面聊天,彼此相處之後才決定是否定親。

但這姑娘是他好友的女兒,同時也是他很喜歡的晚輩,除了年齡之外,跟他這個學生,倒也是很相配。

“應該的,沒什麽問題,這樣對雙方都好。”

魏時立馬就應下來了,不知道這是女方長輩提的要求,還是本人的要求,但都合了他的心意。

學生這麽爽快利落的就答應了,沈舟反倒是覺得有些過意不去,這條件確實是有些荒謬,魏時約莫是看他的面子吧。

既然已經開了口子,那就只能繼續往下說。

“是劉唐將軍的女兒,這你應該也聽說過。”

劉唐將軍就一個女兒,哪怕不認識劉鈺,魏時也聽說過這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