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紀事之初入深宮 第四卷 情絲織就回文錦 第六章 行路

由山東前往北京的官道上,路寬人稀,只見一車二馬,不緊不慢地向前走著。

騎在馬上的男子,身穿五福捧壽繡紋大襟袍,頭戴紗帽,雖然人近中年,卻風度依然,舉止儒雅。此人正是新上任的營造司督辦孫敬之,被抽調北京督夫營造天壽山陵。

與他並肩前行的青年頭紮四方平定巾、身穿藍色盤領衣,他就是孫敬之的侄子,孫家的長孫,孫繼宗。

大道上沒有多少過往行人,有說不出的蕭瑟與荒涼,繼宗看了看孫敬之,忽問道:“叔父,這北京城的宮殿,從永樂四年起,不是就派人去湖廣、川陜等地采辦木材,開始籌建了嗎?怎麽到現在還未建成?如今還要從四方征集民工,選派官吏去督建?”

孫敬之嘆了口氣,有些答非所問:“是不是趕路趕得急了?前邊就是茶肆,我們過去歇個腳!”

孫繼宗“嘿嘿”一笑,叔父就是這個樣子,從來都是萬事小心,格外謹慎,這四下又沒有旁人,說說也無妨,還至於費心岔開話題,罷了,歇一下也好。

於是跟著孫敬之勒住韁繩,跳下馬來,兩人將馬兒拴在茶肆外面的拴馬樁上,隨便撿了個位子,坐了下來,說是茶肆不過是一個四面透風的茅草棚,放著四五張桌子,給往來的客人準備些茶水、面條、粥飯之類,雖然粗陋,也好過沒有。

兩人要了碗湯面,孫敬之又打發繼宗給趕車的腳夫送過去一碗,這才定了定神,喝了口熱湯。目光一掃,只見灶台前面,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姑娘正在燒火,而身後還背著一個兩三歲的嬰孩,看到她就自然地想起自己的女兒若微,孫敬之不免有些神傷。

三日前一道上諭傳到州府,忽地升了他的官,又被派到北京,並責令即刻啟程赴任,一頭霧水的孫敬之與父親在府內書房密談良久。

孫敬之一臉沉痛,語氣肅然:“為了修建北京城皇宮,永樂四年,萬歲就曾下詔,命工部尚書宋禮、吏部右侍郎師逵、戶部左侍郎古樸、右副都禦使劉觀、右僉都禦使史仲成等文武官員分頭到四川、湖廣、江西等地嚴督軍民采辦皇木。為采皇木,眾多民夫工匠出入深山密林,往往數年才得一合格木材,人言道‘進山一千出山五百’,多少民夫進去了,就沒有生還。永樂七年始,湘南李法良、山東唐賽兒為首的民夫暴動先後爆發,這只是木材一項,還有磚料和漢白玉石,彩繪所用的青料,這哪一項不是摻著民夫血汗而來的。如今,怎麽會偏偏選了兒子前去督工?這樣的差事,兒子情願請辭,也不願前往!”

孫老爺子孫雲濮眼睛半閉半睜,仿佛是在假寐,聽到孫敬之最後這句話,立即拿起楠木拐杖,在地上狠狠敲了兩下,眼睛如炬,緊緊瞪著孫敬之:“忠兒,你好糊塗呀!”

“父親大人?”孫敬之愣了,“父親大人不是一向讓兒子遠離官場嗎?難道此次對兒子辭官,父親大人以為不妥?”

孫雲濮點了點頭:“何止是不妥,簡直就是愚蠢透頂!”

他面上帶著幾分怒氣,語氣之重,是前所未有的。

孫敬之立即起身,遞上茶盞:“父親大人息怒,先喝口茶,潤潤喉!”

孫雲濮輕咳一聲,這才說道:“這裏面的道道兒深著呢!你根本沒看透。你想想,從永樂四年到如今,多少年過去了,為何在此時偏偏召你去北京督辦?你又不懂工部采辦建造的事兒,在永城主簿的任上也沒有多大的建樹,又一直告假待在家裏,原本應該罷免了你才是,可是現在為何要召你去湊這個熱鬧?”

“是,兒子也惶恐得很!”孫敬之連聲應道。

孫雲濮搖了搖頭:“你呀!心性淳樸,看不透也不怪你。只是以後,你要處處留心,才不會惹禍上身,才不至於連累到若微!”

“若微?”孫敬之不由愣住了,“父親的意思是,此事關乎若微?”

孫雲濮目色深沉,嘆了口氣:“若微下個月就該十四了吧!按說也快了,不是明年就是後年,就要正式行禮嫁入皇家。上面在此時召你去北京,不外乎是想提攜一下若微的母家,這皇宮與皇陵眼看著就要落成了,到時候再以你督辦有功,往上再升上幾級,也好弄個體面。”

聽了父親這樣一番話,孫敬之才恍然明白:“原來如此,父親大人此言如同醍醐灌頂,令兒子豁然開朗,既如此,此行,兒子當去?”

孫雲濮點了點頭,端起面前的茶杯,淺淺地抿了一口。

“你去吧!那宋禮的為人,為父最是清楚的,我與他有昔日同窗之誼,他品性高潔、清廉耿直,這麽些年,皇命在身,開運河、造皇宮,克己律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恐怕他的日子也不好過,你去了,也好幫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