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勝歸(第5/6頁)

劉元一走進來,人都不自覺得地給劉元讓道啊。

有什麽辦法呢,劉元是殺死項羽的人,那是立下首功者,更別說這些年來劉元在後方打起仗來那叫一個所向披靡,就算知道劉元年紀尚幼還是個女郎 ,帳中也無一人敢小看劉元。

“依軍師所見是要行暴秦之制?若似於秦,天下人豈不以為漢王似秦一般?”一個老頭吹胡子瞪眼睛的指出這一點,他們當初都是反秦的人,總不能這秦亡了他們就把這件事給忘了,巴巴地效仿秦朝。

“酈先生所言未償一孔之見。”劉元和張良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出這話來,話一出來眾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張良和劉元的身上,而兩人也同時對視一眼。

“軍師請說。”劉元禮讓之,她也想聽聽張良的想法,且由張良先說。

張良與劉元作一揖而道:“秦王暴虐,非是秦政之錯,秦法雖然苛刻,然贏政稱帝,不以分封諸侯而令天下九州皆知帝王而不知於侯,帝之下設三公九卿,丞相、禦史大夫、太尉,其所司其職雖有相互制衡卻也只聽命於帝王,此制可循之。”

便是覺得秦所然滅了六國,於六國是大惡也,但是秦制確實可效仿之。

劉邦想了想也覺得甚是,看著張良似是聽說完了,劉邦看向劉元道:“元兒你怎麽看?”

好,到劉元說話了,劉元道:“秦亡六國雖然於各國的貴族而言是可恨的,但對天下的百姓來說,天下一統意味著再也沒戰亂,打了幾百年仗,百姓如今最盼的就是太平,再也沒有戰爭。”

“遵循古制以分封六國貴族聽起來好像挺好的,可是諸位也別忘了天下各地起義皆在秦始皇死後。秦始皇活著的時候沒有人敢動一丁點不臣之心,但是秦始皇一死天下各地都是揭竿起義之士,不過都是懼於秦始皇是滅六國的人,可一但這個人死了,他們害怕的人也將不復存。神龜雖壽,猶有盡時,更何況是人?”

“說到秦之暴虐,因此叫天下之人都揭竿而起,至於項羽今日之敗,既因其不遵仁義,同樣暴虐,也與其失信於天下之故。百姓們之所以會支持阿爹,將士們會願意追隨阿爹,因為他們並不想再分崩離析,他們要的是太平,是安居樂業。項心的失敗就是前車之鑒,我們辛辛苦苦的打贏了項羽,是準備將來再繼續打另一個項羽?”

“再有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若是分封六國的貴族們,敢問各地百姓是要聽貴族們的還是聽阿爹的?”

“強龍不壓地頭蛇,更何況那還是阿爹給了權利讓他們可以光明正大的執掌兵馬的人。誰治下的封地,他們的人,他們的兵都只會聽那個人的,這個道理我比阿爹更是深有體會。若有那一日,我們何存?”

劉元一番話問下來,哪個不引得人深思,提起分封各國貴族的人直接閉上了嘴。

一個張良就已經叫麗其食招架不住,更何況再加上一個劉元。

“子房和元兒說得有道理,不能剛剛天下一統就急急地將天下再次分散。”劉邦必須是緊著自己的人,立刻認可了張良和劉元的話。

“可是漢王許諾於諸王的話?”有人提醒了一句劉邦為了打敗楚羽時許下的承諾,要封的王。

“那是先前許下的必須得兌現,可是除了他們,絕不再封王。”劉邦連想都不想地肯定了自己是個說話算數的人,之前他答應過的話,不管現在商量的結果怎麽樣都不會影響劉邦從前的承諾。

明明劉邦是反對分封諸侯了,但還是堅持之前答應過的事,叫眾人聽著都不禁松一口氣,真是好險!

國制這麽大的事就算是議定了,有人小聲地問道:“漢王要定都於何?”

劉元想都不想地答道:“鹹陽以東的長安,長安者,長治久安也。”

……劉邦聽著這好寓意那是連想都不想地答道:“好,就長安,就長安。”

“若是定都長安,長安的宮殿如何興建?”長安那地方不是說不好,但是這宮殿吧是不是也要重建,若是重建的話又得勞民傷財,天下剛定這不太好吧。

“不必,長安之內本就有宮殿,我有其中的圖,只要修繕一下便可用。”瓊容在這個時候出言。

劉元這位戰功顯赫的女郎他們沒話說,可是瓊容雖然看起來不年輕了,但是一個女人竟然知道長安宮殿的圖,還說修繕一二便可用,自是讓人狐疑的。

“這位是?”有人小聲地詢問,劉元介紹道:“墨家巨子瓊容。”

……這個身份劉邦都不知道,乍一聽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向劉元,可是這是劉元介紹的人啊,怎麽可能會說笑。

就算從前劉邦不知道墨家巨子是什麽人,這些年長了那麽多的見識,各家的人才劉邦都見過不少了,墨家最擅長什麽他還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