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嬌氣媽(第3/4頁)

其中一個,正是之前古元元和千閑逮住的一個慣偷,報警之後,派出所民警過來把人帶走時,用記錄儀記錄了下來。

拍攝的民警年輕,因為古元元長得好看,難免把鏡頭多往她臉上放了放,武警官越看越覺得眼熟,想起來他當輔警時,在醫院見過這姑娘——當時這姑娘阻止了卡車司機跳樓自殺。

而他印象之所以深刻,是因為她和古未尋有幾分相像,看到這裏,武警官下意識去看古未尋,這才發現屋內早沒了他的影子。

於是拍了張圖片,給古未尋發了過去。

李修文:“?”

武警官指著視頻裏的古元元解釋:“你不覺得這姑娘和我弟長得挺像的嗎,我給他看看。”

“放心,等會兒就把照片刪了。”

於修文笑著點了點他,沒說什麽,正當兩人繼續看著視頻時,古未尋忽然沖進來,聲音帶著前所未有的迫切:“哥,照片哪來的?”

武警官震驚地看過去,古未尋雖然動作和神色沒什麽大的變化,但熟悉古未尋的他卻能從他的微表情中察覺到他的急切。

這簡直太罕見了!

他甚至不知道以前有沒有見過古未尋這樣的反應。

這才是他震驚的點,一直以來,古未尋的情緒都比較淡,鮮少有事情能引動他的心緒。

武警官記得,古未尋初到家時,他不過六歲,身形瘦小,看起來像三四歲,漂亮得像個洋娃娃,他幾乎一眼就喜歡上這個弟弟。

父母告訴他,弟弟的爸爸媽媽不在了,要好好疼愛弟弟,他把這些記在心裏。然後就發現,這個弟弟幾乎不說話,安靜的不像話,卻又特別懂事乖巧。

那個時候,父母都叫他“小寶”,等到上戶口時,要給他起名字——武未尋,他忽然開口,嚇了大家一跳:“古,我姓古。”

然後就不說話了。

他們猜測,這是他原來的姓,父母沒有讓他改姓,至此,戶口本上多了個家庭成員:古未尋。

不知過了多久,慢慢的,他開始說話了,有一天,他在餐桌上很認真地說了句:“我叫古亦笙。”

並用筆,一筆一劃工工整整地寫下這三個字。

於是,亦笙成了他的小名,他們也就這麽喊他。

從小亦笙就展現出過人的智商,學什麽都快,他仍然很少說話,母親擔心又心疼:“這孩子可能是在福利院的時候,受了欺負,又或者以前受過什麽刺激。”

可以說,兒時的古未尋有些自閉,通常情況,自閉的天才孩子如果不加以疏導,長久下來,會越來越糟糕。

對此,醫生的建議是讓他多學一些東西,發揮他的智商,讓他對這些東西生出征服欲,從中找到樂趣。

於是,亦笙報了許多興趣班,學會許多東西,每一樣都能取得最好成績,這樣的“治療方法”成效顯著,很快亦笙就會正常交流,會叫爸爸媽媽哥哥,慢慢融入進這個家。

可武警官始終覺得,無論這個弟弟有多優秀聰明,他內心深處藏著一個秘密,無人知曉。

小時候亦笙跟個小大人似的,待長大後,更是無需他們操心,父母有時候會覺得挫敗,覺得亦笙根本不需要他們,甚至也不需要這個家,認為亦笙對家裏沒什麽感情。

因為他太淡了,小時候還好一點,偶爾會適當地撒撒嬌。

直到有一次,武警官在警校上課,亦笙念高中,家裏遭了賊,母親被賊推倒,撞傷手肘,父親也受了輕傷。

亦笙得知後,不知道他用的什麽方法,第二天,小偷自己找上門,還把偷的東西還回來,小偷鼻青臉腫,對著父母苦哈哈地說:“你們有個好兒子,我錯了,我惹不起,能不能看到我自首並把東西還回來的份上,讓你們兒子饒了我?”

後來無論他們怎麽追問,亦笙就是不說他如何做的,只是花了一個月時間,做了個微型的面部識別警報器,安裝在門口。

一旦有陌生人進入,就會自動響起警報,不過有個弊端,來的客人若沒有提前錄入面部識碼,一進屋警報就會響。

亦笙總想改進,奈何一直沒有改進到最完美,而這個面部識別警報器,只是亦笙拆了個擁有面部識別功能的手機,然後找了些相關書籍,慢慢琢磨出來的。

也是經過這次事件,父母終於塌實,亦笙不表現出來,不代表他心裏沒這個家,只是他性子如此。

從警校畢業的武警官,一直以為亦笙也會考警校,當警察,沒想到他居然隨意填了個學校,之後拿了雙學位,後來又考了講師資格,到大學當教授。

前段時間,他又忽然離開大學,進了一所重點中學,擔當高三年級的特聘講師。

他理解亦笙為了學生奔波,可即便如此,在他奔波的這幾天,武警官也沒在他身上感覺到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