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第2/6頁)

車到山前沒有路,再往前去,車已經開不進去了,從車上下來的四個中年男人一起看著這路,眉頭緊皺。

電影在這,順著他們的目光,將鏡頭轉到了群山深處。

又窮又破的村落終於在鏡頭面前展開,大著肚子的女人要生孩子,是絕對不會到城裏去的,因為根本禁不住路上的顛簸,圍繞著群山的幾個村落,就像是個半封閉的世界,在外面甚至已經開始使用起了手機的年代,整個村落也就只有一部在村長那的電話。

在村莊裏,女孩比男孩能得到的被教育的機會更少,女孩惦著腳目光順著被人走出來的,夾雜在樹林中的山路往外看。

分明隔著很遠,他們的目光,卻似乎交匯在了一起。

到此,電影正式開始。

這是在撤鄉並鎮已經進行過的年代,而此刻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任務,就是基建。

電影在分析任務的男人敘述時,用了一個航拍的鏡頭,完整地展示了大自然賦予當地的驚人美景和堪稱奇跡的天塹,讓人難以想象的高矮凹凸地貌皆匯聚於此。

可奇跡般的壯美景貌,對於想在其中做出改變的人類來說,反而成了巨大的考驗。

在這部電影開始之前,網上的“預測”影評中,猜測最多的,就是這部電影會是全程都是“尿點”,他們猜測,《路》會以較為舒緩的節奏進行,更擔心這部電影會因為過多的拍攝周圍的景色,導致總體節奏不對。

但只要此刻身在影院,看著觀眾們仔細地盯著屏幕的場景,大概就能知道,這說的並不會成真。

《路》全程充滿了況朝之一貫堅持的快節奏。

雖然明知道這條路一定會修建成功,可看著看著,觀眾們卻忍不住全神貫注,隨之屏息。

唾沫橫飛的爭論現場,在無數“可參考”數據面前,被規劃出來的是截然不同的方案。

當年的科技還並未如此發達,對於地理情況的預期,也沒人能開天眼。

在無數的方案中,沒有確切的說法,被考慮的只有可能性。

負責修建的工人們分批進入,而以為會無趣的修路過程,卻根本沒有半點枯燥。

什麽叫創造條件也要上,這就是了。

根本不存在的,能運輸重型機械和大量材料的道路,甚至需要回到古早時期,全靠人力生生扛進去的物資。

在山野之中,為了能節約更多的時間,餐風露宿成了必然的選擇,簡單搭建起來的帳篷,撐起的防雨粗布,就是很長一段時間用以吃喝休息的居所。

而事先沒有預料到的難題,還在一個個的出現。

好不容易挖開鑿開的地面,正準備鋪設地基,填上土方,卻忽然湧出數量不少的地下水,原先想好的方案,被迫只能擱淺,另謀他路。

想要環山而過的公路,只能一圈一圈地繞山轉,在接近山壁邊的地方修路,沒有足夠的安全設施,在探頭往下看到驚人的海拔時,會讓人產生窒息的感覺。

不少地方,由於海拔過高,雖然未必會下雨,可秋冬時節,地下的土壤凍得生硬,成倍地增加了施工的難度。

爆破時自然會產生的特有的味道和沒風時散得極其慢的塵土,在蒙著面巾的他們看來卻不是考驗。

……

如果說這些只是地理環境、天氣情況帶來的阻礙,還有一些,是來自於其他地方的。

整批派來的修路工人,不只是拿了工資,還接了任務,就連逢年過節也不能回家,哪怕想念著家中的妻女,也只得留在這繼續在萬家團圓的日子忙碌。

同樣一起陪同的領導安排了小型的過年活動。

帶來的方便食材、罐頭,加工一下,就是一頓豐盛的晚飯,夜裏用來照亮前方的燈,掛在繩索上就是燈火。

然後圍在一起,生著簡易版篝火的人們唱著各自的歌謠。

在這野外,疲憊、孤單、思念……都是必須被克服的情緒。

節過完了,一覺醒來,又是工作。

在這之外,由於糟糕的地理環境,原先的預算不知不覺地增多,每一次也要打出新的報告,在前線的修路工人背後,也還有一群同樣為之輸送耗材、輸送物資的人們,在做著無言的工作。

《路》並沒有把這一段拍得太過沉重。

在草原山谷,平日裏城市少見的巨大蚊蟲會忽然竄出,盯得人一腫一個大包,最誇張的,甚至能讓整條腿都腫個幾天,面對這工人們並不悲觀,笑嘻嘻地想著各種各樣的土辦法。

有跟著過來實習、或是念叨著科學理論的學者堅持地給著自己的科學辦法,卻在對著自己的腳束手無策時,悄悄地學了起來。

被特地邀請來的學者,在遇到有風的大峽谷時,思索著怎麽取代原有的繩橋,原先的方法,現在已經被推翻,如果不能馬上想出辦法,這麽多人就得一起耗在這,忽然走出去絆了一跤,一向正經的他摔得一身是泥,卻在擡起頭時,只看得到大笑露出的白牙,他想到辦法了!滑稽卻又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