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1 章

在獻禮片的題材選擇上,林濛思索了許久。

此前拍攝過的獻禮片不少,幾乎所有能拍的題材都被挑選了個遍,如果再拍,很容易變成新瓶裝老酒。

早就接受了獻禮片一定會賺錢的林濛,不用再操心著賠錢這事,想法也變得天馬行空,這段時間每天以飛快地速度掃著資料尋找靈感,希望能給於西他們提供一點幫助。

昨天晚上,臨睡前,林濛看到的一篇新聞忽然引起了她的注意。

她一個激靈醒來,又細細地查了好些資料,才最終確認了自己要給於西他們的建議。

雖然這想法嚴格來說,林濛也覺得不太靠譜,可心裏隱隱約約總有種感覺,就是它了。

條紋的紙張上頭,被林濛圈起來重重地在旁邊做了記號的,是“基建”兩個字。

於西看著這有些迷茫,一時之間反應不太過來基建有什麽。

此前他所想到的題材,大多集中於軍事方面,海陸空三軍,再不則是航天、□□,只是這些都有類似題材的成片,他也不能保證自己寫出來的劇本一定能勝過它們,此前才不斷地否決又否決。

可林濛給他的這個選項,他非但從來沒聽過,甚至還只是一知半解的。

“林總,這指的是?”

林濛知道自己拋出了一個大難題:“修路、通電、建橋、電信基站……這些都是基建,我們國家的基礎建設,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遙遙領先的,這是一時看不到投資的百年之計,也是不少人幾乎從未關注過的點,不過這幾年,注意到我們國家基建的網友已經越來越多,我想這不算一個特別冷的題材。”

她拿出手機,翻出了幾張昨晚保存下來的圖片,在只隔著圖片,就顯得有些驚人的地貌裏,如同盤龍般彎曲的道路平整又嶄新,上頭還有車輛正在向前行駛。

奔騰的江面上,江水滔滔如同一片凝結的霧氣,橫亙於上面的橋梁看得出離兩岸的地面很遠,平整又堅實地待在那。

哪怕在一片綠意裏,也依舊能看出高度的峽谷,中間隔著難以跨越的距離,在一般人的設想中,完全無法預想到的橋梁橫亙於上,只看就有些膽戰心驚。

……

照片一張又一張,來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讓地貌各不相同,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可人力,卻一次又一次在其中找到了突破口,留下了能夠為後人所用的建設。

“我看過之前的幾部獻禮片,類似這樣的題材,是不是還沒講過?”林濛向於西確認,擔心自己漏了。

於西比林濛查的資料要多些,他想了想點了點頭:“是沒見過。”

林濛又說:“我最大的擔心,就是怕這劇本不好寫,畢竟這樣的故事應該很難以敘事的結構呈現在銀幕上吧?萬一故事立不住,成了紀錄片就不大好了。”

於西明白林濛的意思。

這就和視角有關,以個人為視角出發,一般都要相對比群像要好講故事一些,所想講的故事越宏大,沒能掌握好的可能也越大。

基礎建設,又要從什麽角度切入呢?就連於西這樣有點經驗的編劇,都覺得有些棘手了。

“昨天晚上我看到這些就想了挺久……現在的不少片子,都是以其中的一個小視角切入,然後升格到大主題,但我們本就是更盛行集體主義,強調集體力量的國家,都是英雄,應該拍出來也會不錯。”

集體是英雄和個人是英雄這兩種不同的題材在國內這幾年都挺多見,真要說孰優孰劣,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而且,我也覺得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角度,軍人們的付出在很多電影上已經有過了,科學家的付出大家也有見過,普通工人的付出,地方人員的努力,他們一言不發地和大自然做著鬥爭,一次又一次的解決問題,實現突破。”

“只是……”於西確實感覺得到,這題材、主題寫好了應該會很不錯,可這確實挺有挑戰性,但是不試試他也不會輕易說不行,更讓他憂心的反而是拍攝過程的問題:“但這樣拍攝難度恐怕挺大吧?”

他當初是跟過組的,對拍攝也有所了解,無論怎麽想,這部電影要真實景拍攝的可能性好像沒那麽大,可要用特效嗎?

於西想到幾乎整部片子有最少一半的場景得用特效制作,就有些屏息。

這真的可以做到嗎?會不會露餡?

“沒事,國內現在最好的特效公司,不就是我們公司的造夢特效和簽了合作合同的猛獁象特效嗎?”

林濛這段時間給造夢特效投了不少錢,本來主要是為了《深海孤島》的後期制作,現在想來,也能在獻禮片上用上、

“可這樣得花上不少錢。”於西憂心忡忡,比起真大特效場面,還是演員實拍要便宜多了,更何況獻禮片國內的演員還都是低價出演,相當於“廉價”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