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2/2頁)

見我們來了,羅才人起身下榻,暫且先讓陛下平躺。公主坐在病榻旁,招手喚入女使,女使將從昭陽宮帶來的提籃打開,裏面竟是黃白紙錢、朱砂毛筆等物。

“皇帝哥哥,再過五六天就是貴妃嫂嫂的忌日了,我跟瑤瑤正在準備祭品呢。”她拿出一張黃紙來,就著榻邊的矮幾疊成元寶形狀,然後用筆蘸取朱砂,“可惜陛下不能跟我們一起祭奠,就請你為這些紙錢燒化都點上朱砂吧。”

她握住陛下的手,替他抓著筆,在元寶中間點上一抹紅。點完後她舉起來看了看說:“這也算禦筆親題了,貴妃嫂嫂泉下有知,定能體懷陛下的心意。”

我以為陛下會惱怒她自作主張強迫他,但他只是緩慢轉動眼珠瞥了我一眼,我並未看到他心裏的念頭。

準確地說,是我並未看到他心裏的惡念。

近來我似乎越來越少看到了。是陛下風疾入腦日益加深,他的思維變得更遲鈍什麽都不想,還是他心裏仍舊是活泛清明的,只是忿怨恨意變淡變少了?

我不知道。我只能看到人心裏的壞和惡,看不到好的。

公主把帶來的兩疊紙全折成元寶,每個都借陛下的手點上朱砂,裝了整整兩籃子。

離開清寧宮時她將那兩籃元寶交給我,問:“瑤瑤,如此你對陛下的怨恨會減輕一些嗎?”

我以為我掩藏得很好,但……公主心細如發,聰慧剔透,什麽都瞞不過她。

“我知道貴妃嫂嫂是自戕而亡,太醫說的理由、外面傳的流言,我統統都不相信。”公主望著遠處青白天幕下深黛色的宮殿剪影,“能讓貴妃嫂嫂那樣堅毅的女子走上輕生絕路,那一定是萬分不得已……我不知道到底是什麽原因,但絕對不會是因為她的夫君對她太好,是嗎?除了陛下,誰能逼她到這地步呢?”

我無法告訴她真正的原因,只好低頭沉默。

“從前我在回紇,聽過見過許多他們夫妻反目、骨肉相殘的軼事。在我前面,老可汗娶過兩位閼氏。第一位元配是烏揭可汗之女,後來老可汗取烏揭可汗而代之,將妻族屠戮殆盡;第二位閼氏與大臣勾結,想擁立自己的兒子,逼老可汗提前退位,被可汗親手所殺。夫妻猶如此,父子兄弟間兵刃相見你死我活更是數不勝數。光是老可汗死後,他的六個弟弟、十四個兒子便因為爭權互相殺戮,死了十個。那時我想,這些回紇人果然蒙昧野蠻、殘忍無道,還是我們大吳的皇帝重情義守倫理,夫婦恩愛,兄友弟恭。”

她轉回來看著我,無奈地笑了笑:“但其實權力對人的腐蝕,古往今來在哪兒都是一樣的。永王不也是父皇的親弟弟,殺了自己兄嫂和侄兒侄女嗎?我見到的伉儷情深、兄弟友愛,只是當時的機遇使然而已。奉天皇帝死得早,所以他始終是仁厚慈愛、令人惋惜懷念的長兄,但活下來的人,活得久了,那可就不一定了。”

我曾經擔心過如果公主知道姑姑之死的真相,發現陛下不再是她回憶中有情有義的兄長,會後悔回到洛陽。是我小看了公主,她歷盡坎坷,見過人世間各式各樣的苦難紛爭,她早已將世事人心看透看淡。

“前幾日我還跟陛下說起貴妃,我問他,皇帝哥哥覺得自己對貴妃的死有責任嗎?還是認為她不敬君上、咎由自取?如果是前者,你就看我的左手;後者,就看我的右手。”

我不禁問:“陛下是如何作答的?”

“他……哪邊都沒有看,”公主實事求是答道,“只是閉上眼睛,流出一滴眼淚來。”

我也曾經期盼過,有朝一日陛下會不會幡然悔悟,覺得自己到底是做錯了、辜負了姑姑,在她靈前痛哭流涕求她原諒。但他終究不是如我這般的尋常人,他心裏究竟是怎麽想的,永遠都不會有人知道了,大概只有到了九泉之下,他自己去說與姑姑聽。

公主又說:“陛下已經如此,我只希望接下來不要再發生兄弟鬩墻、手足相殘的慘劇。”

我不由擡頭看了她一眼。

信王和三皇子爭位,公主始終一碗水端平,兩不相幫。有人來拉攏她,她說兩個都是她的嫡親侄子,奉天皇帝和陛下都是她敬仰的兄長,將來誰的兒子當皇帝她都支持。也因為如此,她在兩邊都未落著好。

“瑤瑤,如果將來有一天……”公主望著我說,“你能不能看在雴兒跟你也算有一點姐弟情義,另外兩位侄兒年紀尚幼,讓信王放他們一馬?”

我頓時有些尷尬:“這……也輪不到我來……”

“你的話,他會聽的。”

連公主也誤會了嗎?她明知道我跟虞重銳……

我正想解釋,公主卻轉開眼看向我身後。我回頭一看,章三全帶著兩個小內侍走到我們面前,行禮後躬身拜道:“殿下有請縣主至宣政殿一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