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肉台盤(第2/3頁)

“多遠,重點是多遠!”

“距此三十來裏,就是——”

“近!別廢話了,回去就讓郡守把那地兒劃出來給我。再給你一筆錢,招攬更多的流民來,咱們修路開煤窯。對了,你那個磚窯繼續燒起來,從山莊到官道的路面全給我鋪上磚石。”顧皎真是受夠了泥土路的顛簸,“還有郡城入城的主路,我也要全鋪上。至於城改——”

她兩眼放光,“商會在郡守府邸旁邊買了一排房舍,我準備全推了重建。就修磚房,讓城裏和周圍的鄉巴佬見識見識,什麽才是幹凈舒適的大房子。”

顧皎談得興起,問他石炭日常如何使用。唐百工說甚都好,只點火困難,每次都要耗費許多木材。她便告訴他後世人日常使用煤球的方法,搗碎了混合黃泥,捏成雞子大小的圓球晾幹。一兩個小球,足夠做好一餐飯,實在比木頭省了太多。由此發散出去,連燒磚石的窯子都要跟著改了形制。

說到後面,唐百工又感嘆人手少。他這處識字的只自己帶過來的幾個少年,木工和鐵匠就更少,做甚都需手把手去教。若得更多匠人,他能幹出更多的事來。

教育果然是個大問題,現時能識字的多是士人。

顧皎不欲大張旗鼓搞教育引來士人不滿,只道,“你便多招些少年,日日帶在身邊教寫字繪圖,後面再放出去做事,豈不容易?令他們和商會簽契,學徒期間的吃住都商會出錢,豈不方便?”

唐百工自然滿口贊同,便又提及另一個問題,“因來的多是流民,咱們帶過來的莊人也多半是男人。莊中只幾個洗衣做飯的老婦,實在缺女人得緊。男子日日聚在一處,難免齷蹉。我思來想去,便是女人太少的緣故。然咱們在山中,富裕的名聲又未傳揚出去,女人都不願來的。下面人便說了,可否買些女人——”

“不行。”顧皎斷然拒絕,有些疾言厲色。

唐百工頭次被責,怔了一下,沒接得上話。他其實欲說些真話,乃是這兩月也按月給民夫和流民發了一些工錢,雖不多,但裏面有些人也是出去浪蕩了。尋得周圍的寡婦,暗門子,小窯子,錢也使得精光。然這些話著實不好聽,說給夫人聽,不合適。

顧皎見他不懂,才慢慢道,“老唐,咱們辦這個莊子,為的是幫延之籌錢,立名聲,不受士人約束。這之外,最要緊的是推廣糧食,令天下人豐衣足食。然天下人非只男子,還有女子,應一視同仁。我不希望外人提及咱們的山莊,便說那處買賣人的地兒,那不正經的地方,那無人倫之所。”

唐百工便有些慚愧之色。

她想了想,道,“也是我疏忽了,竟忘了人的最基本需求。我提個意見,你想想看是否可行。”

“夫人請講。”

“咱們拿一筆錢來,設立一個婚姻基金。”她道,“莊子裏土地盡有,山上樹木也多。你單找十幾個善建房舍的木匠來,令他們修築一些簡單的房舍和宅院,作為家庭居所。有門路找到女人正經結婚的,都可申請單獨家庭居所,除此外,我會再給一些布匹和銀錢作為聘禮。以利誘之,比買賣好了許多。等到一兩個月後紅薯收成,大車大車的貨物進出,不必再刻意宣傳,人家也曉得咱們莊上的人能吃飽飯。”

能吃飽飯,便有人家願意將女兒嫁過來。

唐百工想了想,點頭,“夫人比我考慮周全,如此甚好。”

怪不得寬爺那般看重夫人,她當真是將郡守的名聲看得要緊,處處細致。

顧皎忍了一下,有些含蓄道,“這周圍都是咱們的地盤,你不許那些私自賣的來就近做生意。風氣,風氣乃是根本,不能壞了——”

唐百工有甚不懂的?他起身,“我馬上去說這好消息,他們必然是開心的。其實之前周圍有零星的山民和獵戶也來問,問莊人生活如何,為哪位老爺做活,能不能吃得飽飯。我觀他們的意思,其實也是想結親的。只無人作保,不敢隨意行事。夫人,你這般,當真是——”

有正經門路走,何必開偏門?

說完,也顧不得行禮,自跑了出去。

顧皎出門,隔壁的夫人和丫頭們已收拾好住處,三三兩兩聚在平台上喝茶,吃點心,享受涼爽的山風。

唐百工一路騎馬跑下山,在大路上吆喝著,待遇見幾個管事,交頭接耳一番。沒得多少功夫,山下便傳來歡呼的聲音,立刻有人小跑著出莊子,想是去找人傳遞消息了。

劉氏好奇地問,“甚事,他們如此開心?”

她微微一笑,“大概是能活得下去了吧。”

人最低級的生物性,生存和繁衍,卻能衍生出最高等的精神需求。

這世界,確實奇妙。

顧皎感嘆著人類最高級的精神需求和最低等的生物需求混雜一體的時候,李恒也面臨著人生中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