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真性情(第2/3頁)

“全賴志堅幫忙。他日日盯著他們練習,大半年才有這個樣子。”

“聽說這一大片的稻米,也全是你的?”

顧皎點頭,“對。”

朱襄便側頭看她,見她滿面通紅,嬌喘籲籲,十分想不通,“你一個嬌滴滴的小姑娘,怎地不去城裏呆著,天天和這一畝幾分地過不去?既不會騎馬,身體也弱,好好坐車便行,何苦折騰自己?”

顧皎答得出來,但沒必要對她回答,只好虛弱地笑笑。

朱襄以為她力竭,也不再多廢話,打著馬往前走。

走得一刻鐘,大平路便到了盡頭,向東是官道,往南是龍江。

柳丫兒立刻將驢車停住,跑到馬邊上去抓馬繩,扶著顧皎下來。

顧皎當真是一點力氣也沒了,後背上的衣衫被汗濕透,連帶得頭發也潮得很。她半癱似地靠在驢車上,有些絕望地對著看笑話的朱襄道,“也不知甚時候能像你這般自在騎馬。”

朱襄聽了,便棄了馬,也上了驢車。她見她實在太慘了,又搖頭,到底伸手幫她松著腰腹間緊繃的肌肉。

“得趕緊松一松,不然回去準難過。”

顧皎哪兒敢讓郡主伺候自己,忙避開,“已經習慣了。我再逛會兒,回去泡澡就好。你們出去玩著幾天,我都這般做的。”

朱襄定定地看了她一會兒,表面嬌弱的庶族女,志氣倒是不弱的。她心中,難免起了一點佩服的意思。她轉口問道,“這會子要去哪兒?”

顧皎不知朱襄的糾結,指指龍江的方向,“去看一下河堤和我家的魚塘,魚苗下了好長一段時間,不知長得如何了。延之說戰場上肉食難得,讓我想辦法多弄些肉幹備著。雞鴨和豚倒是在大莊上養了許多,只長得慢,怕不夠上十萬人吃多,只好在魚上頭下功夫。”

這一聊,當真打開了話匣子。

鰱魚長得極快,新鮮魚肉好也吃,然最難運輸;曬成魚幹,卻又腥味過重。此間人吃慣了米飯,面食只偶爾調劑口味,現多了一味紅薯做雜糧,更豐富了些;然青州王的兵士從別處來的多,只怕要吃不慣,她還得想辦法調和口味。

說得興起的時候,顧皎便讓跟在後面步行的長庚去取幾穗稻子來。

“今年年成好,粒雖然小些,但渾圓飽滿。”顧皎搓出十幾粒稻子攤在掌心給朱襄看,“雖然紅薯收成高,用處大,但單論營養和口感,還是比不上傳統的米飯。”

“那可怎麽好?我在給父王的信裏,把那玩意誇得跟什麽一般。”

顧皎立馬笑了,有些討好地湊近她,“襄姐,我就曉得你心熱,肯定幫了大忙。我問延之,如何謝你和世子,他說都是自家兄妹,不必客氣。然男人懂得什麽?就算是自家的親兄妹,還要分有心和無心,譬如我家二哥便是有心的,什麽好的都想著我;大哥便是無心的,去外面讀書許久,連我成親都不回來呢。因此,禮是不能免的,只合看送什麽最合適。”

朱襄撿起一顆谷粒把玩,“你想送什麽?”

顧皎深處稻浪中,前方不遠又是一片閃著波光的池塘,便道,“論見識,襄姐比我廣;論出身,更是雲泥之別。想來想去,唯有在吃上我稍有些心得體會。不如,以後我專供你吃?”

朱襄笑笑,“小嫂子,你使我和大哥做定心丸給那些地主吃,用紅薯做種賣了許多錢。這會子要給我供應吃穿,是不是又想從我身上掙點甚?”

被看穿了。顧皎略有些不好意思,但卻大大方方道,“都是為了王爺。天下的錢和糧都是有數的,這處多了,那處就會少。若是全都在王爺這邊,還有誰可與他為敵?”

驢車已至河塘邊,能見七八條兩三米寬的卵石道,也能見許纏在一起的水道。

幾個管魚塘的莊戶在往水中撒草料喂食,另有幾人在水道邊放水,似要抓魚。

顧皎忍著肌肉痛下車,顫巍巍地站到水邊去。

朱襄立到她後面,沖柳丫和長庚揮手,“我同將軍夫人說話,你們離得遠些。”

柳丫兒和長庚面面相覷,顧皎卻笑道,“你們且去前面,叫人網些活魚上來,今兒午食要請郡主吃一道魚羹。”

兩人猶猶豫豫,很不放心地走開。

“你身邊的人,都很喜歡你。”

“那是自然,我是他們主人家。”顧皎仿佛什麽都不知道一般,只心裏腹誹,也不知郡主要和她說甚。

朱襄略定了定,卻道,“恒哥在郡城犯下大錯,惹了眾怒。父王為保他,便讓他暫且退了鋒芒,只做一個督糧官。他面上是服了,但心不服,便求魏先生幫忙想辦法。魏先生將他帶大,自然責無旁貸,當真為他籌謀。先生找父王,一是為恒哥要了龍口,二則是想他成親,略收收身上的煞氣。選來選去,不知怎地就選中了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