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1966年(第2/4頁)

青梅沒看出問題,只能收回質疑的目光。想著這人這麽簡單就滿足得忍不住傻笑了,青梅不由暗嘆,而後主動說到:“看看錢夠不夠,夠的話就多修兩件,雞鵝都長大了,也要關進屋裏,狗子長大了也不能繼續睡小炕了。”

頓了頓,青梅狀似無意地說:“到時候要是你想養豬,也能給搭個豬圈啥的。”

其實是青梅想吃豬肉了。

雖然天天都吃肉,可也不知道咋回事,還是時不時就想吃豬肉。

山裏的野豬雖然也肥碩,可一來,畢竟是山裏長大的,肉質太緊太硬,屁也厚,肉裏還有股說不出的味道。

吃來吃去,還是家養豬好,小時候就劁了,皮薄肉嫩的,無論是燉湯、回鍋、紅燒、蒸煮炸鹵,都是讓人無法忘記的美味。

如今趙三明可以說是對青梅的性格習慣摸得門兒清了,一聽就明白了啥意思,也就順從如流地點頭:“確實該養豬了,雞跟鵝都長大了 ,可以放出去自己找食兒了,那生下來的麩子米糠就消耗不了多少了……”

修房子的事就這麽敲定了。

趙三明就站在灶台前洗洗刷刷,嘴裏沒個停歇地跟青梅說說家裏瑣碎小事,偶爾還要問狗子一聲今天的作業做完沒有。

青梅就坐在旁邊看,覺得這畫面有點像她小時候去鄉下外婆家玩時某個時刻發生過的。

不過那時候是外婆站在灶台前洗碗,母親坐在灶洞前,手裏捏著燒火棍,一邊跟外婆絮絮叨叨說些家長裏短,一邊用燒火棍去戳埋在灰裏的紅薯好了沒有。

旁邊被外婆特意擦了好幾遍,還鋪上一塊藍色老舊卡其布的飯桌上,紮著兩個沖天辮的她跟梳著兩個馬尾的姐姐挨著擠在一條長凳上做作業,偶爾還趁母親沒注意的時候偷偷說話吃東西。

趙三明家修房子,又是引起了一陣熱議,不過已經有了買自行車的事兒,修房子好像也是理所應當的。

許大河出了大力氣,每天都來幫忙挖地基。磚頭瓦片買得很順利,畢竟有青梅的名頭,上面相關領導跟部門還是很願意給這個面子的。

有錢,又有條子,辦起事來就很容易了。

前前後後不過兩個多月,青梅他們家的新房子就修起來了。

新房子就修在老房子的隔壁,支書給重新劃了個大院子,分前後兩個院,這樣一來,茅房跟菜園子就可以挪到後面了。

而前院,趙三明去聯系石場,給弄了不少青石板來鋪上,院子登時就氣派大氣得不得了。

原本青梅以為是要把老房子推了,可趙三明翻來覆去想了好幾個晚上,最後還是舍不得推掉老房子。

這可是他跟青梅結婚的房子,裏面也有他們共同生活好幾年的回憶,趙三明舍不得。

對此,青梅只能瞅趙三明一眼,心裏嘀咕一聲“啰嗦”,也就隨便他了。

反正造房子的事,除了打申請,其他的都是趙三明在忙活,青梅照常該上山上山,該幹啥幹啥。

要是把兩人的性別換一下,青梅的作為,妥妥的就是渣男本渣了。

可惜了青梅就是個女同志,這樣一來性質就大不相同了。

外人都知道青梅他們家養家掙錢的主力軍是青梅,這能造房子,也都是因為青梅的高工資。

於是外人沒有誰不誇青梅能幹,見到秋老太也是掩飾不住地羨慕秋老太好眼光,當初就給小兒子說了這麽個能幹的媳婦。

秋老太聽得高興,精神頭好了不少。

以前她總是在家裏,不怎麽出來,可自從青梅家開始造房子了,秋老太就每天都要顛著腳下來轉轉。

大概也是因為多了運動,心情又好,秋老太竟然身體越來越好了,就連早白的頭發都有了轉黑的跡象。

1962年的冬天,青梅他們住進了新房子裏,用青磚造的炕可舒服多了,又寬又平,受熱也均勻。

狗子也有了自己的房間跟大炕床,足夠他在上面翻筋鬥打滾兒好幾個來回的。

雞跟鵝也安置到了新房子旁邊單獨造的茅草棚裏,其他人都覺得該用老房子來養雞關鵝,可趙三明就是不願意,寧願每天多費點神去打掃閑置的老房子,也不願意給家畜糟蹋了。

對趙三明這樣的懷舊念舊之情,青梅是無法感同身受的,不過她也不管就是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三年的饑荒讓老百姓受夠了苦,此後幾年,老天爺都十分寬厚,該下雨就下雨,該吹風就吹風,絕不含糊。

風調雨順之下,莊稼豐收,山林裏的動物也都長得肥美。

大崗屯眾人的生活是一年比一年好,雖然比不上半月屯,可至少他們屯沒有拖一個嘎子村那樣的累贅包袱啊。

春天裏齊心協力幹活耕耘,秋天裏收獲糧食,再在青梅的帶領下,從龍鳳山裏收獲肥美的獵物,賣了皮肉換來不少錢,年夜飯都一年比一年豐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