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第2/3頁)

夏老夫人點頭,道:“好,你下去吧。讓翠竹好好招待了過來送信的丫頭。”

小丫鬟忙應了聲“是”就退下了。

待小丫鬟離開了,夏老夫人坐下,嘆了口氣,這才轉頭對仍是紅著臉不知道在想些什麽的崔氏道:“老大家的,前幾日我看你已經好些了,今兒個怎麽又犯糊塗了?”

“我知道,三丫頭回來,你心裏不自在,也生怕她遮了珠姐兒的光,擋了她的道。你心裏怕原還是打著提了珠姐兒的身份,把她嫁給五皇子六皇子的主意,可若是三丫頭回來,她是皇帝的嫡親外甥女,有她在,哪裏還輪得到珠姐兒嫁入皇家,你是不是這樣想的?”

“這事是與非我也不說了,反正現在好了,三丫頭被賜婚給燕王世子了,在嫁娶一事上,她再擋不了珠姐兒的道,你也該消停些了,其他的,不是你的,長公主她不給,你也就別再想太多了。”

“還有皇家的事,我知道這些年皇後對你親近,太子也信重老大,但這事情你心裏清楚,那也是因為三丫頭她爹,因為長公主在。林哥兒的伯爵位,珠姐兒的縣主位,那些都是因為長公主,而不是因為皇後和太子。”

“你心裏最好掂量清楚,哪怕是你為皇後做再多事,把她哄得再開心,可你若做出什麽不妥當的事,惹怒了公主,只要她告到皇帝那裏,林哥兒和珠姐兒的爵位就一定會被收回去,而且以後都不會再有什麽前途,他們才會是真的一無所有。我想皇後也不會再將那些東西補償給他們的。”

這回崔氏的臉不是紅,而是慘白了。

***

長公主是說走就走的性格,她直接把離京的日期就定在了二十幾天之後的二月中旬。

而事實上這只是她對皇帝和對國公府的說法,她根本就已經打算十日後,也就是二月初就帶著明舒離開。

她甚至都忘記了自己在京城另外還有一子一女,從國公府大房過繼來的夏延林和夏明珠。

她忘了,但國公府的人可沒忘。

長公主是在賜婚那日的翌日,帶著明舒去給國公爺和夏老夫人請安的時候說起這事的。

她說的口氣可也不是什麽商量的口氣,而是直接通知,道:“父親,母親,兒媳打算下個月中帶蘭嘉去江南,這幾年可能不會再回來了。”

當時英國公,夏老夫人,崔氏,以及夏明珠等人都在。

眾人都被這個通知震住了。

什麽叫幾年可能不會再回來了?

而且,幾年是幾年?

夏老夫人咳了一聲,道:“公主,你怎麽會突然有這個想法,而且還走得這麽急?”

長公主笑道:“其實並不是突然的想法。當年我母妃過世之時,我曾經在她臨終前答應過她,替她回去江南看看。而且這幾年我身體不好,何太醫說江南的氣候宜人,也比較適合調養我的身體,只是這些年我一直牽掛著舒兒,不願離開京城,怕她尋回來找不到我。現如今舒兒也回來了,我在這京城也沒有什麽別的牽掛,所以便打算帶舒兒去江南住些日子。”

“在這京城也沒有什麽別的牽掛”,英國公和夏老夫人都有些被這句話堵住,覺得不怎麽舒服。

這世上可沒有這樣兒媳婦的。

可對面的人不僅是他們的兒媳婦,還是公主。

所以不舒服也得受著。

夏老夫人道:“你剛剛說這幾年不會回來,是打算過去住幾年嗎?”

長公主道:“嗯,至少也要住上四五年,說不定六七年吧,打算等替舒兒備嫁的時候再回來。”

崔氏大概還沒完全反應過來長公主離京六七年不回來意味著什麽,但夏老夫人卻是已經想到了。

她皺了眉,道:“公主,林哥兒今年已經十三,這兩年就該開始議婚了,如果你去了江南六七年不回來,他的婚事怎麽辦?不僅是林哥兒,就是珠姐兒,過兩年一樣也該議婚了。你是他們的母親,不說為他們操持,但總該在場的。”

長公主面上有一刹那的愕然,隨即皺了皺眉,道:“兒媳的確差點忘了這事。”

國公府眾人:......

然後他們在難言的復雜情緒中就聽到長公主又道,“其實說起來林哥兒雖然過繼在了成拓的名下,但這些年一直都是在外院讀書,先生師傅也都是世子請的,之後入了書院也都是世子安排的,我並沒有插過手。”

“至於蘭珠,她更是年前才過繼在我名下,母親那時勸我,為的也不過就是一個縣主的名頭,說是婚嫁時更易說到好人家。現在她的縣主之位也有了,生父生母也都在世,我想其他的事情我也就不插手了。”

“不過雖然只是掛個名,但好歹他們也叫過我一聲母親,我記得國公府嫡子娶妻公中是拿八千兩準備聘禮的,那我就再添上兩千兩,湊夠一萬兩吧。至於蘭珠,想來她嫁人的時候我應該已經回京了,如若我尚未回京,也會命管家好生給她準備一些東西添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