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茗香樓(第2/2頁)

何書年也望向顧誠玉,“這個夫子以前倒是提過一次,應該是《韓非子》裏的一句話,具體是什麽,我也有些想不起來了,只是大概的意思卻是記得的,就按著那個寫上幾句,也不知道能不能過。”

《韓非子》並不是靠科舉最主要的書籍,這就要考驗考生看書是否廣泛了。

“是出自《和氏》的那一句珠怯再投,璧悲三獻。其實就是不知道出處,也能寫出詩句來的。”只是少了出處會扣些分罷了!古代考試,閱卷的考官,心裏也會給考生的試卷打個分數,一張試卷的滿分可能是十分,就看你能得幾分。

可能這次參考的人數太多,主考官才想了這個題。對於博覽群書的學子,那自是簡單的,可是對於專注於四書五經的學子來說,無疑是加大了難度,還好詩賦在考分的比例中不大。

“那我應該是沒記錯了,也不知道這次能不能過,我心裏也沒底。葉師弟應該也是做出來了吧?”何書年迫不及待問起了葉知秋的情況。

“我也是之前聽夫子說過的,倒是記得是《韓非子》裏的,只是不知道我的詩文過不過關。”夫子曾經說過,他的詩文倒是有幾分靈性,若是多花些時間在上面,連成為大家都有可能,只是他要專注於科舉,自然就不能這麽做了。

而私塾內的學子,在詩文上唯一能與他並駕齊驅的,也只有顧誠玉了。只是顧誠玉不常作詩,且不想花時間在這上面,為此文夫子還總是惋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