紈絝(完)(第3/6頁)

說完,他的衣服也穿好了,騎上一個小兵牽來的馬,就這麽跟著叛軍在家人震驚的視線下一道走了。

賀家院子裏出現了長久的沉默。

最終還是賀立盛的父親率先反應過來,“他、這,盛哥兒這是謀逆造反了?!”

“胡說什麽!”

賀國公訓斥著兒子,“是盛哥兒跟隨新君一道起義。”

“起義……父親,可我們是國公府……”

“有盛哥兒在,你怕什麽。”

與擔心新君牽連到自家府上的兒子們相比,賀國公卻是狠狠松了一口氣。

新君既然已經成事,那盛哥兒就是從龍之功,他們府上是保住了。

至於之前的那個舊主,反正他早就對那個皇帝失望了,就算沒有這場造反,遲早,江山也要被人打下來。

有這樣的皇帝,皇位能坐穩才怪。

知道有孫子在,賀家就算得不到什麽天大榮耀也絕對不會有什麽危險,賀國公直接起了身。

“行了,都忙活一|夜了,該歇著就歇著,門先繼續關上,盛哥兒來了才能開門。”

如賀家這樣,叛軍都造反成功了才發現自家子弟居然摻和了進去的不是少數,但誰也沒有責怪這些郎君。

如今造反都成功了,他們還說什麽?

為以前那個皇帝打抱不平,要誓死捍衛江山不落入外姓人手中嗎?

這樣真正一心為了國,為了皇帝的臣子不是被貶出盛京,就是死在了皇帝旨意下,如今還能好好在朝為官的,對他也沒什麽真感情。

他死了,這些舊臣們別說悼念了,只會開始想自己要怎麽做才能保住家人,或者在保住性命之後開始擔憂新君會不會繼續讓他們這些效忠過先帝的人為官。

這場造反是快速的,一|夜就落了定局。

而當一切塵埃落定,新君入主皇宮後,盛京的權貴們才知道,他居然是段家大哥兒。

一個從前除了吃喝玩樂,從沒有暴露出一點特殊與聰慧的十七歲郎君,卻謀劃了這樣一場造反。

沒人敢說毛頭小子怎麽能當皇帝這種話,段青恩和新君目前看起來最大的區別,就是新君靠著祖祖輩輩留下來的皇位來控制天下,而段青恩,卻是靠著手中足以讓人膽寒的軍權。

真正的忠義之士早就死在了先帝刀下。

新君登基,別說他才十七歲,就算他今年十歲,只要手裏有實權,整個盛京都沒人敢說什麽。

於是在萬眾矚目下,段青恩坐上了皇位。

他是新皇,他所做的任何事,包括吃飯筷子掉在地上這種事都會讓所有人小心注意。

因此他登基後,只封了父親為太上皇,妻子為皇後,卻對苗氏段青松一點要封的意思都沒有這件事,讓不少人忍不住打探起來。

有人說,聽說苗氏是新皇繼母,這個段青松也是苗氏所出的孩子,是不是新君與繼母弟弟關系不好,這才不封。

立刻有人反駁,怎麽可能關系不好,之前新君與苗氏可是出了名的感情好,新君之前曾經幾次施粥,就是為了苗氏祈福。

這就奇怪了,感情好,卻不封賞,這也太能激起人的好奇心了吧。

打探來打探去,最終還是讓他們給打探到了。

原來造反當天,新君出去打仗去了,府上被叛軍圍住,苗氏不知道這是新君的人,還以為有危險,於是在兒子的建議下,決定將太上皇推出去送死。

都被妻子拿去送死了,太上皇能對她有什麽感情才怪,新君登基後,想要封賞苗氏與段青松,都被太上皇攔了下來,直言他們都是一群白眼狼,對他們好,只會留下禍患。

新君仁慈,到底沒舍得殺了繼母弟弟,於是只剝奪了苗氏身上的前朝誥命,將她和段青松貶為平民,又劃去了他們在家祠的名字,算是將兩人逐出段家。

吃了好大一口瓜的盛京權貴表示十分刺激。

關於造反當天,叛軍圍府這件事,家裏有子弟參與的事後也都解釋清楚了,只是圍著,別的什麽也不幹,要是造反成功了,他們自然會走,要是沒成功,他們也會走,這樣能保證不牽連到家人。

當時全盛京都亂成一團,不少夫人與哥兒姐兒都嚇哭了,可也沒人像是苗氏那麽肛,居然打算趁亂害死段父這個相公,然後自己和兒子獨享段府權貴。

她怕是個傻得吧???

也不想想,這滿府的錢財都是因為誰才得來的,如果不是段父,她一個小官的女兒,能有今天?

平時倒是仗著段父在,享了不少富貴,一有危機就要推人去死,那可是她的相公啊!

還有段青松,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居然要害死親父,這還是新君仁慈,顧念著往日的情分,要是他們,不將這母子二人淩遲才怪。

苗氏與段青恩被趕出了段父,他們身上身無分文,餓肚子了也沒錢買東西吃,兩人養尊處優慣了,哪裏吃的了這個苦,苗氏很快就受不住,帶著兒子去了苗府,試圖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