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平城大學的正校長何齊聲當了十幾年的校長,不但對各種校務處理遊刃有余,跟市裏省裏的領導也有或深或淺的交情,多年的職業生涯,讓他養成了時刻關注政局,最近的新聞事件比較多,根據他的經驗和縱觀歷史分析,相信政府很快就有大動作了,當然了,這股不知道什麽樣的風要刮到平城尚需要時日,最聰明的做法就是靜觀其變。

但工會這個校刊,咋一看內容毫不出奇,頭欄都是摘抄自報紙上的文章,一個字都沒改,當然,也沒有一個字的評論,第二欄的勤儉節約這個主題,倒真是選的太妙了!尤其是文章都是真人真事兒,而且這幾個榜樣要麽是學校的學生,要麽是教職工。

第三欄是真正的文藝短篇,這個沒什麽實際價值。

先發制人,後發受制於人,何校長考慮了幾天,吩咐秘書親自跑一趟學校的印刷廠,讓他們把工會的校刊增印五百冊下發到各系,在全校開展勤儉節約的活動。

其實,即便是沒有開展勤儉節約的活動,大部分學生和教職工的生活也都是十分簡樸的,物資供應跟不上是一個原因,當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手裏的錢十分有限。

教職工就拿趙珍珍的堂叔堂嬸舉例子,周淑萍是大學食堂職工,一個月工資三十九塊,趙青山也是工人身份,工資一個月五十六,即便是他們的崗位都有些油水,加上年底的福利,一個月收入滿打滿算也就是一百二十塊,除去家裏的必要開銷,供著三個學生,一個大學生兩個初中生,到了年底收支將將持平,要不是孩子小的時候存了點錢,過日子一點底氣都沒有的,但即便是這樣,周淑萍和趙青山除了在吃上肯花點錢,兩口子的衣服都是一穿五六年,到現在周淑萍還偶爾會穿打補丁的褲子去上班呢。

好在趙玲玉大學畢業了,畢業分配到制藥廠,因為是大學生,第一年月工資就是五十多塊,大大減輕了家裏的負擔。

何況,大多數人家的條件,其實還比不上堂叔一家,他們兩口子收入不算高,但雙方父母親戚都沒有拖累,好多比他們收入還高的教職工家庭,就是受到一方父母的拖累,把那日子過得烏煙瘴氣,雞飛狗跳的。

至於學生,家裏條件好的更不多了,一部分就是趙玲玉這樣城市一般家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從下面考上來的,不少都是來自鄉下,手裏除了學校發的八塊錢生活費,一分余錢也沒有的。

甚至有的學生家庭特別困難,還要把八塊錢勻出來貼給家裏。

這種情況下,學校號召大家勤儉節約,自然得到了大多數師生的支持。說到勤儉節約,大部分人還是先從吃穿入手的,大學食堂的炒菜分三等,一等菜就是純葷菜,比如燒黃魚,二等菜就是白菜炒肉片,蘿蔔肉末這一類的,最便宜的就是三等菜了,就是一盤子水煮青菜,基本看不到一點油星子。很多學生預算不多,雖然覺得吃三等菜有點丟面子,但過了月中,錢糧不夠,也只能偷偷打一份三等菜,甚至不買菜只幹啃兩個饃饃。

但自從學校號召勤儉節約,那些家境不太好的同學終於可以正大光明的吃三等菜了,不但不丟人,而且還會偶爾接收到稱贊的目光,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條件好的同學,也不好意思總買一等菜或者二等菜了,偶爾也會買上一份三等菜,雖然不好吃,但還沒嬌氣到吃不下的程度。

大多數的師生在吃上比以前簡樸了,食堂的三等菜比以前多賣了好多份,食堂為了更好地服務大家,即便是素菜也盡量用新鮮的蔬菜,也舍得放上一點油了,所以即便是三等菜也比以前好吃多了,但這也並不是是說,一等菜和二等菜因此就沒人買了。

事實上恰恰相反,能吃的起一等菜的教職工和學生還是會吃的,但大家都不好大張旗鼓的買好菜吃了,都是提前十幾分鐘就去,買了也不在食堂吃,悄悄的帶回去。這種情況下,一等菜總是很早就賣完了。

也不光是在吃上有了變化,在穿戴上也是如此,學校的教職工因為有布票和成衣票,即便是不怎麽做衣服,一年年積攢下來也有幾套體面的衣服了,窮學生就不一樣了,尤其是鄉下的學生,置辦一套體面的衣服特別困難,但若是沒有又太丟面子了。

都上大學了,總不能總穿補丁摞補丁的衣服吧?

但現在不一樣了,既然提倡勤儉節約,舊衣服只要能穿,穿在身上就是體面的,所以,平常大學校園裏,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穿打補丁的衣服了。

最讓趙珍珍高興的是,就連王文廣也有了些許變化。

平城三月的天氣最適合穿呢子大衣了,往常的時候王文廣總是呢子大衣裏面套著天藍色羊毛衫,西裝褲下面踩著鋥亮的皮鞋,再加上他高大的身材和英氣的外表,走出去總是十分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