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第4/10頁)

他當時想了想,也覺得宋師竹說的有道理,沒想到還真的用上了,一時間也覺得有些好笑。

事情會這般順利,其實也出乎封恒的預料。他當時跟皇帝一塊商量計劃時,本是想著能從眼線手裏得到閣老的把柄便足夠了。

畢竟能成為皇帝的貼身太監,身上不知道有多少個心眼,封恒就不信這些人會不為自己留後路。

當時皇帝的想法與他一拍即合,可事情施行起來,卻跟如有神助一般,進度飛快。封恒聽著高玉珩跟他講述昨夜和今日的種種事項,便覺得皇帝的運氣,其實也不差自家娘子多少了。

他笑道:“恭喜皇上得償所願。”

因封恒官職低微不能上朝,高玉珩在復述同時,心裏其實又爽了一遍,他高興地在屋內走了好幾圈,聽著他這句話,便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這還得算你一半功勞!”

“臣只是溜溜嘴皮子罷了,關鍵還是皇上穩得住。”封恒拍了個馬屁,風趣道,“後面讓大臣們圍觀慘案發生,這種事以臣的膽子是絕對不敢想的,還是皇上本領高深。”

高玉珩不禁笑出聲來,笑完之後又覺得封恒實在是他的福星。別看過程這般順利,可若不是封恒得老天示警,一步步走在人前,現在一肚子憋屈打結的人許就換成他了。

別的不說,他從沒想到張從喜居然好幾年就和錢閣老有錢財交易,當時徐家在宮裏有個徐貴妃,深得他父皇寵愛,他雖然是中宮嫡子,可母後與父皇感情平平,而徐貴妃所出的皇兄又幾乎得到了整個內閣的支持,就連他自己當時都覺得父皇不一定會立他為太子,張從喜對他沒有信心也是正常的。

可沒想到眾人都猜錯了父皇的心意。高玉珩這輩子遇到的最大的一件好事便是成為太子,第二件就是當時在李家聽了封恒和太傅的墻角。

想到封恒夢裏頭,自己居然被人逼著下罪己詔,高玉珩便覺得他今日早朝上的乘勝追擊,真可算得上是否極泰來了。

他實在高興,又略說了一說如何處置幾個閣老的事情,留三人一命,抄家貶職,女眷革掉誥命,令二十年內不準進入京城。

“便宜他們了!”因著不能把這三家人都給收拾了,高玉珩心裏還有些不甘心,他陰著臉色道,“當時吳王謀逆案中,母後為了穩下內閣,曾許諾各欠他們家一個人情。今日一早錢夫人、徐夫人、蘇夫人便入宮跟母後提起這件事。”

因著知道封恒也是了解內情的人,高玉珩並沒有多提,可表情還是不爽。

錢閣老最後讓張從喜辦的事委實破了高玉珩的底線,他冷笑了一聲,想著昨夜高千戶的轉述,想引他寵幸宮女,留下一個能讓內閣放心支持的血脈後代。皇家子嗣的主意也是他想打就能打的?

這等赤果果的算計,高玉珩一聽到立刻就想把他們千刀萬剮了,可皇家說話一言九鼎,他也不願意壞了他母後的威信。

封恒才知道還有這段前情。就算是個普通男人,也不能容人對自己的兒女後代指手畫腳,何況是皇帝。他搖搖頭,道:“即使能保住性命,以後他們也難再起來。”

高玉珩恨恨道:“朕回頭就寫一份密詔放到宗廟裏,凡是我高家子孫,不準再起用這三家人。”

他說完之後才看向封恒,高玉珩不是一個喜歡欠人情的皇帝,前頭若不是天災之事不好示於人前,太傅又堅持封恒進入仕途不到三月,一飛沖天容易惹人口實,他早就給封恒升職加俸了。

說起加俸的事情,高玉珩想起什麽,又解釋了一句,先前封家獻鐘方的功勞為何一直沒有下發,他便是想著能攢一攢,給他提個品級。

封恒心道,總算知道原因了。宋師竹昨夜就在一直在念叨,說是黃氏和封慎的賞賜都在路上了,他們這邊卻連個水漂都沒見著。

見著高玉珩實在想賞他,封恒想了想,便道:“臣妻一直希望能進宮參加迎後大禮,皇上要是獎賞臣,不如便成全了臣妻的心願,賜臣妻宋氏一個誥命。”

迎後旨意今日下發,大典不日便要舉辦,宋師竹還不是外命婦,進不了宮闈。雖然她一直沒說,可她和李隨玉那般要好,怎麽會不想進去觀禮。

想起李隨玉曾經說過她和封夫人的事情,高玉珩也能理解封恒為什麽提出這樣的要求。他對這位封夫人也是極有好感。無論是揭發李家船下藏有刀劍,還是揪出大駙馬在後宮塞人的事情,一一都是對皇家有利的事情。

想到這裏,他立時便應了下來,封恒是從六品修撰,他想了想,給宋師竹封了個正五品宜人,正好卡在了能進宮的資格線上,又想起封恒的母親只是七品孺人,好事成雙也給她提了兩級,到時候婆媳都能一塊進宮參加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