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3/4頁)

徐夫人想到剛才她被人質問得啞口無言的模樣,就覺得自己一點臉都不剩了。

場上那麽多人,李家的丫鬟,府學的學子。她絲毫沒想到這件事會是徐千意看上有婦之夫後,自導自演的。

當時徐夫人盛怒之下,說了多少狠話,此時心裏就有多少後悔。她本來是想要把罪名按在李家外甥女身上,只要坐實了宋師竹故意陷害,這陣風頭起碼還有人分擔一半。

卻沒想到那些學子卻是道:“我們剛才在花園邊的樓上吟詩作對,封兄突然接到娘子的口信,讓他去池塘邊。當時我們所有人都從窗口看到了,徐姑娘拿了個木棍襲擊封兄,封兄觸不及防下,掉進水裏了。”

眾人言之鑿鑿,徐夫人沒想到這件事還與封秀才有關,她當時已經意會到不對勁了,可出弓沒有回頭箭,她已經在人前開了頭,就不能認怯,只能抓住裏頭的漏洞,反駁道:“你說你們都看到的,你們的眼睛怎麽就那麽巧,都往池邊看去?”

她這句話出口後,立刻有人道:“當時場上正好有一個關於池塘的詩題,大家都在看著池塘找靈感。”

徐夫人每說一句話都被人駁回,最後她都氣得都快發暈了,下意識道:“那也是封娘子突然約相公在池塘見面的,她約完人後幹嘛不出現——”

這個問題,倒是李舅母出聲答了:“這就應該問徐姑娘了。竹姐兒早前不太舒服,今日一直在屋裏歇著。我剛才問了席上的丫鬟,有個小丫鬟告訴我,徐姑娘身邊的嬤嬤突然找她打聽家裏的布局,讓丫鬟為她指了池塘的位置,還給了她一根簪子讓她到花園樓上傳話。”

李舅母拿出那根簪子,也不知道是他們家幸還是不幸,小丫鬟年紀小,沒看上徐家嬤嬤的銀子,倒喜歡上了她頭上的簪子。這個證據才得以保留。

上頭的紋飾十分精美,她接著道:“我們家小門小戶,賞下人從來不舍得用金玉樓的首飾。夫人要是想知道這根簪子是誰家的,倒也容易,去金玉樓問問便知道了,據說他們樓裏對自個賣出去的東西都有記錄。”

徐夫人當時看到那根簪子時,頓時啞口無言。想著方才的尷尬,她身心俱疲,對默然不語的閨女道:“你今日做的這件事著實不妥……族裏一定會有懲戒。”徐氏還有許多未嫁的姑娘,閨女這一回真是把徐氏都害慘了。

徐千意良久不應,就在徐夫人覺得閨女真是中邪時,她突然道:“娘以為我就願意嗎,表姐從宮裏傳了話出來,說是朝廷點了我去和親,這件事爹一點口風都沒漏,我要是不這麽辦,我下半輩子就毀了!”

她自己都保不住了,還能想到別人嗎?

徐千意也知道她今日做的事有許多漏洞,經不住李家細查,可哪又怎麽樣呢,只要今日她和封恒的事傳出去,李家後頭無論說些什麽,她都有辦法讓他們的說辭顯得欲蓋彌彰。李家之於徐家,無異於螳臂擋車,權勢之下,眾人會信任那一方的說辭,不是很明顯嗎。

可惜事態發展卻完全不在她意料之內。

徐千意想著一番算計,滿心成空,心裏頓時蔓延起絲絲苦澀,同時又有更大的惶恐湧上心頭——聽說南蠻王兇神惡煞殺人如麻,她是不是注定逃不過這一劫了?

李舅舅當日一早就被人灌醉了,直到酒醒後才知道這件事,李舅母還以為他為了他那個寶貝庶子要遷怒她,早就做好跟他吵架的準備,沒想到李舅舅呆了呆,卻問道:“外甥女婿沒事吧?”

李舅母也是知道這些日子他為了給庶子打點花了不少人情銀錢的,還以為他會先懊悔對徐家的示好不成,沒想到李舅舅卻關心了一回封恒,便幹巴巴道:“沒事……你不知道,幸好有竹姐兒幫忙,否則還沒那麽快從丫鬟嘴裏問出話。”

李舅母真是慶幸有宋師竹在場。想要找出是哪個丫鬟收受徐千意賄賂的,要是能給她幾日時間,李舅母也能找出來。可當時場上爭的就是時間。

宋師竹給她出了個主意,讓她把席上丫鬟分成五組,帶進屋裏互相揭發。沒過片刻,哪個小丫鬟迫於壓力,才出來承認。若是沒那個丫鬟手裏的銀簪和供詞,他們家這一回就要含冤莫白了。

知道外甥女做的時候後,李舅舅又點點頭,接著突然嘆氣道:“這就是命吧……”李玉然沒那個命。

所以在這麽關鍵的時候,還發生這樣的事。

李舅母見他那麽郁悶,便道:“咱們還是慶幸徐姑娘算計不成吧,否則這一回,妹妹一家便要傷心了。”

徐姑娘已經嫁過一回,又加上今日這件事,以後要找好人家更難了。外甥女婿家世清白,年輕有為,拜了名師,長得也好,徐家要是想把姑娘嫁給他,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