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第2/4頁)

宋師竹怕被傳染上,立時站遠幾步。

許是覺得被嫌棄了,徐三神色發黑,咬著唇,目露水光,似乎被欺負了一樣。

徐家的馬車比李家早走了半個時辰。

這一回重新坐到馬車上時,宋師竹也沒空去想許三姑娘了,她心裏憂慮不斷。

逃難的百姓越來越多。

昨日李家馬車旁除了大戶人家的車馬,基本上看不到零散出逃的人,但今日出發之後,身後卻跟上了各種各樣的驢車、牛車,李家管事上前打聽了一番,都是瓊州河沿途的人家。

老話說破家值萬貫,這些人出門時基本上帶上了家裏全部的家當,綿延不絕的雨水中,這一條逃難路越發臃腫起來。

螺獅倒了一杯熱水遞給宋師竹,慶幸道:“少奶奶,幸好咱們車上帶了小炭爐。”天還在下著雨,誰都不知道瓊州河堤壩什麽時候就經受不住了,除了一早上停下一回喂馬外,就連中午也沒有浪費時間折騰熱食。

一日半後,這一條長長的路程才有百姓分流出來。

宋師竹掀開車簾,看著身後少了一多半的尾巴,真是長長舒出一口氣。人實在太多了,到了後面,舅舅家的家丁也不得不提高警惕日夜值守,就怕有人起了壞心思。

李家的馬車並沒有隨著身後人員減少停下來,他們這一行的目的地是百裏之外的安城縣。

這個小縣城地處偏僻,卻完美避開了瓊州河所有河道。有家底的人都會多走幾步,就連李先生家還有徐府尹家的人,也是如此。

李舅舅先前還突發奇想,覺得幹脆走遠點去豐華縣看看自家妹妹妹夫,可一想著自己拖家帶口的,便也罷了。

他一下車便連聲道:“幸好咱們腳程快,縣城門剛才都戒嚴了。”

這個小縣從來就沒接待過那麽多人,一時間城門口人流如湧,衙門緊急出手進行管控。剛才一路走在長街上,百姓們看著他們的目光都是好奇又緊張。

宋師竹也很慶幸他們早一步進城。這一趟逃難時間不長,只要離開瓊州河的途徑範圍便可以,眾人間秩序還算井然,但要是多走些日子,就不一定了。

誰都不知道在路上走著走著,什麽時候洪水就追上來了。隊伍裏人心惶惶,一直有種不安的焦慮在發酵。尤其是隨著路程遙遠後,許多小兒經受不住,雨聲伴著啼哭那種淒涼恐懼,更加深入人心。

李玉隱前日為了以防萬一,還從車窗邊給她遞了一把匕首讓她防身。

如今總算安定下來了,宋師竹實在松一口氣。

她這回帶了六個下人在身邊。家裏統共有十個下人,她留下了一個徐嬤嬤和兩個小廝看家,一個素來跟在封恒身邊的封印,其他六個全都帶上來了。

本來宋師竹不想帶這麽多人,但兩個做雜活的小丫鬟都是十二三歲的年齡,跟著她從豐華縣到了瓊州府,擔心要被留在府城,半夜都在屋裏偷偷哭。

就算宋師竹明說這回看家的人有重賞,小丫鬟們還是不願意留下。她一個心軟就都給帶上了,舅母看見她帶這麽多人,倒也沒說什麽。

可是宋師竹在舅舅家在安城縣的院子後就有些後悔了。

這個宅邸只有三進,原本就是李舅舅當年隨手買下的。不算李玉然,舅舅家裏還有三個庶子三個庶女以及他們各自的姨娘,主子就有十五個,再加上家裏幹活的嬤嬤丫鬟管事小廝,還有護衛的家丁,這一行足有六七十人。

在安置了沒過半日,宋師竹便找上舅母,她剛才打發叢管事去找縣裏的中人,舅舅家要是真住不開,她也不能一直賴著。

李舅母正在吩咐管事嬤嬤安置行裝,看著舅母這麽忙,宋師竹就更覺得自己給舅舅家添麻煩了。李舅母聽到宋師竹的來意後,揮了揮手,讓眼前的嬤嬤下去,才道:“也就是過渡一下,你還跟舅母這麽客氣。”

前幾日出城時,封恒著實讓她威風了一把,想著外甥女婿的出息,李舅母想都不想就拒絕了宋師竹的建議,還道:“要是被你舅舅知道你一來就要搬出去,還以為家裏人欺負你了呢。”

“這家裏還有誰敢欺負我,舅舅舅母都待我好,沒看我們家就三輛馬車,一路走來誰都要讓一讓嗎。”宋師竹抱著舅母的手臂笑道。

就是舅舅舅母待她太好了,她才覺得有愧。只有三進的院子,還把家裏唯一的一個小跨院撥給她了。三個表妹卻擠在一個屋裏,幾個姨娘也是。

李舅母笑道:“我就知道你為這個事不舒服。”她湊在宋師竹耳邊悄悄說了一句話,宋師竹神色頓時怪異起來。

李舅母說完後,便拍了拍她的肩膀:“知道了吧,就是這個道理,他們住一個大通鋪,你舅舅才不敢過去找他們說話。好孩子,你要是為舅母好,你就把那小跨院占著,誰在你耳邊說風涼話你都當耳旁風。就連你大表哥都住不了,我看這家裏有誰敢起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