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引為知己(第2/2頁)

說到這裏陳馨來了興致,跟那位很明顯也是個美食愛好者的顧客聊了起來,期間兩人還就各種醬料配什麽最好吃,什麽醬料可以用來炒飯什麽的,進行了廣泛而並不太深入的探討。

沒錯,那位哥們兒長了個挑食的舌頭,卻沒有一雙能下廚的手,所以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面解決夥食,加上他的身份是記者,所以經常出差,每到一處都會去尋找當地的美食。

但問題是,這位記者他是跑財經新聞的。

“賺那麽多錢拿來幹什麽?不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我不擅廚藝不要緊,反正我在家吃飯的時間也少,我就想著在我有生之年吃遍全國,等到老了,寫一本回憶錄,專門回憶各地最有特色的美食。”

這位哥們的志向很接地氣,但是目測離他退休還有三十多年,估計這個願望要實現比較困難。

“很多美食和地方特色小吃現在都很難見到正宗的了。比如我曾經在某個小城吃的蝦餅,現在基本上沒人會做,因為那種蝦餅需要的蝦是河蝦,還必須得到水質清涼的地方去找才能找到。一個蝦餅就需要二三兩小蝦,可有時候一天都抓不到一兩斤。成本太高而且太不確定,這種蝦餅也就慢慢的失去了市場。”

記者很嘆息,但是也明白這是市場的淘汰規則,不適應或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只能被淘汰掉。

“沒錯,所以我才想要盡我所能找到這些快要失傳的手藝,不說繼承並發揚光大,至少讓大家知道,曾經有過這樣一道美食。”

“英雄所見略同。這樣,咱們留個聯系方式,以後我要是遇到這樣的美食就跟你說,能不能學到手就得你自己想辦法了。”

開業第一天最大的收獲不是營業收入,而是遇到了知音同好,陳馨覺得就已經十分值得了。